“萧条唯一的成因是繁荣”。---朱格拉
星期一,两地股市均创下年内新高。周日晚上,我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周期权威指南之二:新高》的研究报告。我们借鉴了数千年中国的古典哲学,更新了我们的中国经济周期理论和量化模型。我认为市场在3300点以下徘徊了八个多月,最后突破的原因恰恰是因为经济增速将在下半年相对于上半年放缓,但不衰退,而不是因为市场共识所认为的周期性板块强势。一个经济增速徐徐放缓的环境里,大盘股往往有所表现。而这些权重股将带动主要指数再创新高。
当下,对上游强势复苏的痴迷对经济管理是危险的。在上游盈利暴增之时,我们必须要问-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已经开始挤压中下游企业的盈利。从纯粹的数学角度来看,上游强势意味着周期行业理论上可以最终独占经济里的全部利润,造成巨大的资源错配,并最终将整个经济完全转型为周期性经济(焦点图表一,分解上中下游,国企、非国企的盈利增长情况)。这种极端的理论情形与我们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
焦点图表一:国企盈利改善,带动上游行业盈利增速飙升
数据来源:万得,交银国际
在市场经济里,市场价格是供需双方交易出来的结果。尽管共识认为上游大宗商品的供给收缩将导致价格上升,然而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每一个市场均衡价格水平上,供需都是平衡的。因此,严格意义上并不存在供给短缺之说。快速的、脱离基本面的价格飙升本身就是自我毁灭的-因为它将诱发新产能的释放,并同时压抑需求,最终使市场供需和价格回到均衡水平。这个预期理性回归的过程也就是泡沫破灭的过程。而下跌的过程往往比上行的过程更急、更快。
熊彼特在他的经典之作《经济分析史》里曾盛誉朱格拉开启了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思潮。当下,许多专家引用朱格拉周期来解释大型机械销量的增长。然而,朱格拉认为周期是由信贷的过度扩张和收缩引起的。(熊彼特的周期产生是由创新导致。鲜为人知,虽然两者的周期时长类似,但是熊彼特周期的成因与朱格拉的不同)。归根到底,朱格拉周期是一个人性心理被信贷膨胀或压抑的周期,而并非简单的设备投资周期。一个新周期的产生必然是从衰退中的复苏。这个过程与16年初以来经济的好转大相径庭。或者说新周期的起点应该比16年初的水平低更多。
尽管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宏观政策“组合拳”继续发力显效,一季度经济有望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总的来看,1-2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国民经济延续向新向好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全国企业销售收入较2024年三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
李强指出,要紧扣居民需要挖掘我国巨大消费潜力。
持续推高“请到广东”系列文旅品牌网络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