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ICO叫停只是开始,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监管风暴不远了

第一财经 2017-09-04 22:58:00

作者:徐燕燕 ▪ 王佳昕    责编:刘晓雷

接近决策层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只是开始,未来还将发布针对虚拟货币监管的后续政策。

密集传闻过后,ICO(Initial Coin Offering,虚拟货币首次公开发售)终于迎来了官方定论:属于非法行为,应当立即停止!

央行4日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六部门发布的《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下称《公告》)称,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并称,《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

ICO此前交易火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以比特币为主的虚拟货币今年价格暴涨。《公告》发布后,各类虚拟货币应声全线下挫。比特币从28500多元持续跌到26000元后才有所企稳。截至4日20时30分,比特币当日跌幅超过4%,莱特币、以太坊等则大跌逾10%,超级现金Hshare(HSR)大跌近60%,OmiseGo(OMG)跌逾20%。

截至4日22时51分,各类虚拟货币依旧全线暴跌(截图来源:火币网APP)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监管对ICO“一刀切”在意料之中。国家已多次强调要将防范金融风险放在第一位,而ICO则已经出现了“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

另有接近决策层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公告》只是开始,未来还将发布针对虚拟货币监管的后续政策。

“一刀切”合情合理合法

国内近期掀起了一股ICO热潮,自监管层8月以来频发风险提示后,各方对于ICO将受到监管的猜测就没有停止过,讨论的焦点在于,ICO是否会被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监管是否采取“一刀切”?如今,一切尘埃落定。

央行《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与此同时,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在杨东看来,ICO本身是一种工具,通过定向发行或者公开发行代币,作为一种融资方式,能够满足一部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项目产生的融资需求,可以看作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模式创新,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今九成ICO项目都是打着区块链技术的旗号行非法融资之实,这种情形之下对ICO采取了临时性全面禁止合情合理。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不是监管出手狠,而是因为ICO的法律关系已经符合我们国家现有法律规定的非法金融活动,央行发布《公告》属于依法防范,是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来评估ICO的行为。此外,任何一种金融创新或者改革都要回归法制的轨道,遵守已成立的法律制度,不能突破禁止性的法律制度去行恶。

一位ICO资深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己从2012年开始了解ICO,作为一个老投资人看到ICO项目越发疯狂,早已预见了今天。

他告诉记者,目前ICO投资的圈子里传销币横行,一些资深的投资人也在自发组织打击发行传销币,通过潜入他们的群,试图提醒,但效果甚微,“整个市场是资金盘,尽管一刀切结果是毁灭性的,但我认为是有好处的。”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监测,2017年上半年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达43家,完成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加人次达10.5万。但做过行业调研的ICO天使投资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其中九成不靠谱。

《公告》称,有关部门将密切监测有关动态,加强与司法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协同,按照现行工作机制,严格执法,坚决治理市场乱象。发现涉嫌犯罪问题,将移送司法机关。

9月2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省市金融办(局)发布《关于对代币发行融资开展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下称“99号文”),要求对各自辖区内的ICO活动全面摸排;全面停止新发行的ICO项目,建立代币发行融资的活动监测机制,防止死灰复燃;对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项目,要逐案研判,根据业务实质,按照处理非法证券活动、非法交易场所和非法集资等现行工作机制和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同合作,严格执法,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如果被有关部门判定为非法集资或者非法证券,将面临着民事责任或者刑事责任。”李爱君说。

已完成ICO如何清退

全面叫停后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已经完成的ICO如何清退?

根据《公告》,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有关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拒不停止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以及已完成的代币发行融资项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李爱君表示:“如果是真实的集资,资金没有滥用、转移和挥霍,按照公告要求就是清退;但如果集资的钱挥霍了、滥用了,就会出现纠纷,便要按我国的法律制度规定,发行主体该承担什么责任,就承担什么责任。”

一位ICO发行平台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没有上交易所的可以直接退币,上了交易所就不用退,这意味着投资人将承担损失。

上海某交易平台人士则对记者表示,那些刚募集完毕还未上市的公司,部分已经陆续向投资人退币(比特币或以太币),“对于那些正在交易的代币,流程则比较复杂,我们已经停止了ICOCOIN和路印这种代币的交易,未来发行方可能会全部回购已经上市交易的代币。”

也有消息人士表示:“一旦回购,价格很难说,参照之前,可能会按照15天的市场平均价进行回购。”

上述资深投资人表示,虚拟币的主体基于交易平台,而交易平台缺少有效监管。对于此次政策出台,他唯一担心的是交易所会否被全面关闭。

《公告》亦对代币融资交易平台的管理做出要求,公告发布之日起,任何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

对于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金融管理部门将提请电信主管部门依法关闭其网站平台及移动APP,提请网信部门对移动APP在应用商店做下架处置,并提请工商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杨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根据监管要求,各地进行摸排、自查是正确的做法,先要搞清楚有多少非法融资行为,有序清退,不要引起市场的过度恐慌,避免发生挤兑、踩踏等事件。

据了解,99号文也提出要求,要对辖区内平台高管人员进行约谈和监控,账户监控,必要时冻结资金和资产防止平台卷款跑路。

呼吁监管出台

ICO的疯狂和泛滥并非中国一家之事,各国对ICO及虚拟货币的监管也都在探索之中。

根据Coindesk发布的2016年区块链市场调查,2016年区块链项目通过ICO的方式总共筹集了2.36亿美元,接近区块链行业风险投资总额的一半。而在2017年5月,数据显示ICO项目筹集的资金已经超过了风险投资。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今年7月25日发布了一份关于2016年在以太坊上The DAO项目的调查报告称,The DAO项目构成了证券发行,相关代币属于证券。发行方需要依法办理证券发行的登记。同时,交易The DAO代币的交易所也有义务依法登记为证券交易所,否则就构成违法。

8月1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对本国数字货币发行的监管态度称,如果加密代币构成“证券与期货法案”中监管的产品,那么其在新加坡的发售或发行将受金融管理局监管。随后8月10日,MAS发布警示提示投资风险。

此外,加拿大安大略省证券监管机构也正式表明,ICO或将归证监会管辖。

杨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刀切”取缔ICO或许是临时之举,长远来看,中国各个监管机构应当尽快有所作为。首先,证监会可通过试点,把ICO作为众筹试点的一个形态;其次,央行应加强对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发行的监管,同时尽快研发法定数字货币;第三,法律方面要尽快给ICO一个通道,比如,正在修订中的《证券法》可以保留“推动股权众筹机制建立和小额公开发行的注册豁免权”这一条款。

普华永道近日发布《ICO风险评估指引》指出,随着各监管机构对数字货币和ICO更深入理解,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明确的监管要求。例如,筹集资金总额是否有上限,数字货币价格应用怎样的估值模型确定,产品使用前会否允许代币交易,是否会强制执行报告或审计要求,是否强制保留合理数量的资金及流动性,ICO结束之后是否会有持续的监督机制等。

(第一财经记者周艾琳、袁子懿对本文亦有贡献)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