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耗时一年写下24分钟《悲喜同源》,陈其钢用音乐讲述人生大喜大悲

第一财经APP 2017-11-01 16:51:11

作者:吴丹    责编:李刚

10月29日,作曲家陈其钢新作《悲喜同源》在第20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举行世界首演。他说,“我的人生,可能悲多过于喜。”

66岁的陈其钢仍然是中国最为活跃的作曲家。过去三年,全球超过60个乐团及机构演过他的作品,几乎每周,都有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上演。在他个人官网上,未来一年即将上演的作品音乐会达到数十场之多。

“他的作品技巧非常难,很有挑战性。”俄罗斯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在演出陈其钢新作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前,特地在繁忙日程中抽空飞到巴黎,花一天时间与作曲家探讨这部24分钟的作品。

10月29日,作为第20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收官之作,指挥家余隆率中国爱乐乐团,携手文格洛夫首演《悲喜同源》。陈其钢说自己“很紧张,睡不着觉”,在每一部新作首演之前,他都会有这种“像是等待孩子出生”的复杂心情。

仅今年10月,陈其钢的两部新作都在北京首演。在《悲喜同源》之前,《如戏人生》于18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完成首演。

陈其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高产者,他的创作过程严谨而缓慢。1999年,他写一部十分钟的作品《五行》就花了四个月。《悲喜同源》同样是他的心血之作,“这是题献给北京国际音乐节20周年的礼物,很微薄。我准备酝酿了半年,写作了七个月。”

一个一个音符推敲琢磨的态度,在指挥家余隆看来是不可思议的,“陈其钢是用严谨治学的态度来作曲,他有沉淀下来的思考,对音乐充满敬畏感。一部音乐作品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音乐界现在整体环境很浮躁,有太多诱惑。都说‘中国音乐走出去’,但我们拿出来的都是两三天就写出来的晚会作品,根本留不下来。”

人生悲喜

“我的人生,可能悲多过于喜。”在北京雾霾天里,戴着口罩说话的陈其钢,本就低沉的嗓音,被阻隔得更为微弱。

陈其钢是天之骄子。出生于艺术世家,文革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4年以第一名成绩获法国政府奖学金,被音乐大师梅西安收为关门弟子,学习四年之久。他旅居巴黎多年,直到2008年才第一次被国人所知。那一年,在张艺谋执导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陈其钢是音乐总监,奠定整场开幕式的音乐风格与基调,还写下人们耳熟能详的《我和你》。那之后,他为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谱曲,更多涉足大众熟知的领域。

他对电影音乐的兴趣仅限于尝试。在那之后,他完全专注于严肃音乐领域。

2012年,陈其钢遭遇人生最大的悲,29岁的爱子陈雨黎在瑞士苏黎世不幸遇车祸去世,在那之前,儿子还每天八小时陪伴在他病榻前,直至他出院。这位不善言辞的作曲家,坐在苏黎世湖边发呆,在孩子遇难的高速路边一寸一寸地寻找儿子的痕迹,在草丛中发现一副破碎的眼镜,心如刀绞。在儿子追思会上出现的陈其钢,瘦削,沉默。他说,“我从来没这么哭过,每天都在哭……剩下的人生只能变成回忆和纪念雨黎的人生,是非常痛苦的人生。”

2013年,陈其钢离开巴黎回到中国,搬到离浙江丽水市区数十公里的“躬耕书院”。在这个需要乘船才能抵达的山中书院,他过着隐居的生活,开启另一段创作生涯。书院的一百多亩地,似乎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每年有五个多月的时间,他都在这里专注于写作,在外人看来,这种日子有些单调枯燥,对他来说,却能放下困扰,心无旁骛。

担任上海交响乐团2015~2016乐季驻团艺术家期间,陈其钢有九部乐队作品上演。2016年至2018年,他又担任国家大剧院驻院作曲家,委约创作两部作品,《如戏人生》就是其中之一。

成为作曲家,必须要有痛苦

光看《悲喜同源》与《如戏人生》两个标题,就能窥见陈其钢以音乐解读人生的寓意。

“人生的悲喜,其实就是得与失的问题。每个人都想得到,人是因得而喜,因失而悲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阴阳两面、有得必有失,得就是失,失也就是得。你所失去的,并不一定是彻底的失去。”现在的陈其钢,在谈及人生得失的话题,不带悲情,而是有着哲思的理智,“对我来说,得到与失去都是不存在的,都是人生短暂的瞬间。你得到的一切,终将留给他人,在那个痛苦的点上,留给自己的其实是虚无。”

阴阳、悲喜、得失,是陈其钢在《悲喜同源》中反复思量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主题取材自古琴曲《阳关三叠》,曲谱由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就,那句著名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恰是《悲喜同源》所要传递的人生别离的悲情。

“从年轻时,我就喜爱《阳关三叠》的音调。”陈其钢说,王维诗中对于人们奔向前程时的喜悦、憧憬与未知,以及永别时的悲伤,是他想表述的“悲”与“喜”。大喜与大悲,对他而言,是激越与深情的对比,都是人间大爱。他真诚面对自我,写下这个艰难的作品,

看上去,“悲”似乎是陈其钢两部新作的核心,事实上他是以积极心态去面对悲。《如戏人生》他也写得十分周折,中途几度想要放弃,耗时半年,终于完成。《如戏人生》里传递着“命运无常”,人生里的跌宕、辉煌、温情、永别,以螺旋上升的形式不断重复、变化、增长,乐队的变奏始终围绕着这一动机而变化。在音乐到达顶峰后,忽然沉寂归零,你能听到的,是陈其钢内心的悲壮、萧瑟与凄凉。

与陈其钢相识15年的余隆,与作曲家合作也长达15年。余隆坦言,“要成为一个作曲家,必须有痛苦。”他疑惑的是,在这15年里,国内没有一个年轻作曲家横空出世,多年来始终是陈其钢、郭文景、谭盾等第五代作曲家活跃于世界舞台。

“不要以为能写旋律就是作曲家,不是识字就叫有文化。做音乐是要有牺牲精神的。”余隆一直期待中国有更多年轻作曲家,他们所缺乏的,是像陈其钢这辈作曲家对音乐的严谨与敬畏感,“我建议年轻人静下心来,花时间和力量,用心思,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部作品。”(本文图片均来自第20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官方图片以及陈其钢个人官网。)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