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上海外资银行不仅数量继续增加,机构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在沪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也有较快攀升,占上海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两年来首次突破10%。
第一财经日前从上海银监局获悉,截至9月末,上海银监局所辖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4.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其中,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占上海银行业总资产的10.1%,较年初提升0.5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首次突破10%。
同期,上海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各项存款余额9.1万亿元,同比增长6.9%;不良贷款率0.57%,较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创四年来新低。
此外,2017年上半年,在沪外资银行再添新军,四家外资银行分行获批开业,分别为日本商工中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阿联酋联合国民银行公开合股公司上海分行、大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开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截至今年半年末,上海共同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分行67家,以及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代表处68家。
从在沪外资银行的发展情况及经营特点来看,第一财经记者此前从上海银监局处获悉,上海辖内外资银行呈现出经营稳中向好、在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及支持“一带一路”、以及加大与中资银行合作力度、改革创新加速等趋势。
在不良控制上,截至今年半年末,在沪外资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0.51%,较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创近两年来新低。
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上海辖内外资银行凭借国际网络和一体化产品等先天优势,通过境内外联动,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帮助中资企业布局“一带一路”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加大与中资银行合作力度方面,上半年,通过上海银监局创新监管互动机制落地的6项创新试点项目中,辖内外资银行试点项目占据一半,且产品类型各不相同,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强。
第15届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在喀什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喀什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外贸增长势头强劲。
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这种具有更高时效和灵活性的物流模式正在顺应市场需求快速崛起,也为今年的跨境物流提供了确定的增量。
年内10余家网点关停,多家外资行旗舰支行开业。
三个“首次”的背后,是中国外贸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的坚韧,更是创新活力与开放魄力的写照。
中国企业不仅可以灵活、高效承接海外订单,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逐步实现从贸易型企业成长为对外投资的跨国企业,是中国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和鲜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