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去杠杆与稳增长并非“矛”与“盾”

第一财经 2017-12-04 21:45:13

作者:盘和林    责编:黄宾

去杠杆与稳增长并非“矛”与“盾”的关系,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结构平衡,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中国经济“增长和去杠杆哪个更优先”的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10月17日,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庹震在阐述我国经济增长和去杠杆之间的关系时表示,在当前经济运行背景下,不能把去杠杆和稳增长对立起来看,“目前我国去杠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没有对经济产生明显的紧缩效应”。

笔者认为,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去杠杆似乎的确与经济稳增长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尤其是金融去杠杆也表现为市场上的震荡。但从国民经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去杠杆与稳增长并不是一维空间,并非“矛”与“盾”的关系,资源优化配置以及结构平衡,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去杠杆甚至对稳增长尤其是长期增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诚如斯言,我们在经济领域也能感受到这种“杠杆效应”,高杠杆在一定承受范围内,确实也能撬动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经济中的杠杆游戏往往意味着高风险。现代经济学认为,高杠杆率和泡沫化是经济风险的主要特征,并且高杠杆率是资产泡沫化的最重要推手之一。

简单来说,杠杆就是一个乘号,可以放大投资的结果,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收益还是损失,都会以一个固定的比例放大。即便是收益放大,但对于经济而言未必都是好消息。微观上的收益有可能形成资产泡沫,导致经济过热,经济过热往往被认为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伏笔”,因为击鼓传花的鼓声终究会停下来。杠杆收益具有很大的自我强化效应,过去的历史证明,自由市场经济无法调和这种自我强化效应。

与其他国家横向对比来看,我国杠杆率总体并不高。截至2016年,我国政府、居民和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分别为46%、50.6%和141%,总杠杆从2010年的177.8%上升到2016年的237.6%。当前处于“中等水平”,杠杆风险处于可防可控阶段。

不过,从增幅等纵向对比来看,安全空间及边界不容乐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后,虽然有所下降,但有学者认为相比2006年,也涨了一倍;2006年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从96%飙升到144%;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15年的16.86%上升到2016年的44.85%。这些数据虽然统计口径有所差异,但确实能反映出我国杠杆率上升过快,局部如房地产呈现泡沫化征象、金融出现空转、经济出现脱实向虚迹象等风险。

杠杆风险有可怕的放大性和传导性。无论是美国金融危机还是日本大衰退,很大程度上都是缘于居民部门杠杆过高,房地产泡沫化难以为继,泡沫破裂所导致的恶果。因此,去杠杆是我国经济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短期来看,我国宏观经济有很强的韧性,产业之间、新旧动能转化、“双创”等腾挪的空间较大,这为“去杠杆”不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提供了很好保障。当然,方向选择正确之后,方法也非常重要,还需积极稳妥、处理好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关系。

长期来看,去杠杆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抓手,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工具之一,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也将为我国如期实现新目标打下基础。

(作者系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首席经济学家)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