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多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是在年初时对全球经济的预测比较乐观,但是在年中不得不下调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但是,拐点在2017年出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7年度两次提高了全球经济的增长率预期。”
12月5日,在“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暨第一财经金融峰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2017年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多年来首次在年中两次上调了全球经济的增长率预期,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为3.6%,贸易增长为3.6%。
朱光耀认为,所有的主要经济体都出现经济的正增长,确实反映了全球经济的一个稳定态势。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7年度已经四次上调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从6.3%上调到目前的6.8%。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6.9%,相比去年同期增长0.2个百分点。朱光耀认为,这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过程中,解决一些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二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三是外部环境的改善,也有助于中国经济一个平稳的向上发展。
同时,另一个趋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紧。
美联储2015年底停止债券购买,并首次提高利率。2017年已经加息两次,12月可能将再次加息。2018年还将有3~4次加息。他表示,美联储提高利率的路径是清晰的,每次提高0.25个百分点,稳步进行调整,但不排除未来有更大幅度提高的可能。
除美联储加息外,欧央行也出现了这一趋势。“欧央行将继续购买债券,但购买的规模在下调。2018年9月将重新审视量化宽松政策,而欧元区经济平稳增长将为欧央行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提供空间。”他称。
他还表示,美联储启动缩表的进程、时间表和路线图很清晰,这将对全球流动性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各不确定性因素仍存,预计下半年股票波动性仍将存在。但同时,预计全球股市在下半年仍将表现良好。
巴克莱的亚洲外汇和新兴市场宏观战略主管卡特查称,虽然去美元化并非新现象,但最近的相关叙事发生了变化。
美国3月贸易逆差1405亿美元,农产品出口严重下滑。
斯凯奇方面表示,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成为一家非上市公司。
美国关税政策突变反映出全球产业链和技术主导权的新一轮重构,中国企业需在贸易摩擦中找到竞争优势,并重新思考全球供应链和本土市场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