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家国有控股且需要实现多重经营目标的上市公司,寻找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的平衡点是一项艰苦却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张江高科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国有企业具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国有,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去承担社会责任,承担这些责任就需要投入;其次他们是企业,企业的目标就是盈利,企业需要自己寻找发展的资源,上市公司还要对股东负责,而利润则是回报股东的最好方式。
如何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是国有企业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也是我们选择张江高科作为我们案例的原因。通过对于这家公司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国有企业的转型不仅仅需要创新理念,更需要领军人物的胆略和坚持。
多面张江高科
张江高科这个名字有很多存在的形态,她是一个地名、是园区的“地主”,也是一家上市公司……
张江高科技园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东新区中南部,是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与陆家嘴、金桥和外高桥开发区同为上海浦东新区四个重点开发区域。
1996年4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张江高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了一家社会公众公司。“上海张江高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浦东新区直属企业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运营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承担着践行深化国企改革创新发展以及张江科学城重点区域开发建设营运的使命。”这是张江高科十三五发展规划开篇语,这也形象的反应了张江高科作为一个多目标主体的特性。就如张江高科总经理葛培健说的,“张江高科既要肩负上市公司的盈利责任,又要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
但找到中间的平衡点并不容易。
使命推动的转型—从人开始
在大众眼中,技术变化的产品创新讲述的故事要远比非技术变化的组织创新更吸引,但后者可能更加重要。
张江高科总经理葛培健将公司过去三年的转型看成是从被动无奈到商业模式的探索,再到承担国家使命的一部创新故事。而这些,从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开始。
2014年5月23日,中央提出上海向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作为上市公司的张江高科(600895)是成为了科创中心核心区的重要上市开发主体,这离葛培健接手张江高科总经理职务的时间不到三个星期。
但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2014年我接手张江高科的时候,ROE(净资产收益率)长期低于6%,在资本市场已经失去了再融资的功能,面临被资本市场边缘化的窘境,”葛培健回忆,“一个被资本市场边缘化的上市公司是难以担当科创中心建设这一伟大使命的。”
想要不被资本市场边缘化,仅是宏伟口号是不够的,就需要让资本市场看到公司的价值,恢复再融资能力。
在葛培健看来,对于张江高科这样的园区运营商,“创新驱动的企业组织”的建立是企业变革和新生的关键,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人才。在他看来,张江高科的创新力就是两条:一是围绕国家战略进行产业布局,站在世界层面看企业发展;二是重视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化、年轻化、市场化的团队。
如果说前者是任务和目标,那么后者就是手段。葛培健在2016年年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指出“国有资产的最大流失是人才的流失。”
这番言论发表之前,张江高科就已经对内部人员架构进行调整:中层干部全部免职后公开竞聘;10个部门总经理都是公开竞聘、PK上岗、以“票”取人、三年大考;员工实行岗位配置双向选择;实行一岗一薪,调岗变薪。
对国有大型企业而言,人事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改革势在必行,就如当初他所说的:“人才流失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用当其时。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再这样下去,国企就是一潭死水,动弹不得。改革则生,干等则死。”
吸引高素质的年轻人也是张江高科人才战略的一部分,从张江高科十三五(2016-2020)发展规划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公司正注重实现员工年龄结构年轻化,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公司三十岁以下员工人数将增加20人,比例从10%增加至17.5%。
科技投行概念下的“新三商”模式
在2014年,当人们提及张江高科(600895),大家会认为这是一家以工业地产开发运营为主导房地产企业。
的确,张江高科的一大优势是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物理空间,能为创业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并且最初的定位也是以工业地产为中心。张江高科的土地皆为工业用地,在中国的土地市场上,工业用地并不是那么热门的概念。土地出售是一锤子买卖,意味着未来发展的资源的减少,也难以享受区域发展的成果,而由于张江高科特殊的历史使命,很难走出去复制其商业模式,像一般房地产商那样去其他地方拿地滚动发展,所以将张江高科作为一般房地产商来运营,优势将会丧失。2014年毕马威咨询对于张江高科的评价就是没有战略和长期发展规划,导致企业频繁利用长期的资源来应对短期的压力。
张江高科希望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在战略层面进行转变。
“科技投行”概念可以还张江高科高科技公司的本来面目,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投行思维,将产业地产的有形资源转化为产业投资的无形资源和股权资源。张江高科希望通过“新三商”(科技地产商、产业投资商、创新服务商)这种独特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新三商”模式,实现工业地产类公司真正向“科技投行”的转型,利用“房东+股东”、“股东引房东”两种模式推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在于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评判的标准,企业未来的命运不再依赖压力时的应急反应。
2015年9月25日,张江高科发布公告,将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3.4亿元挂牌价转让持有的兴科置业100%股权及公司对兴科置业的相关债券,不到3个月后,经过100多轮公开竞价,上海信然投资有限公司以6.6亿元接受了该笔资产,差价收益超过3亿元。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名为“科创二十年”的书中,是这样评价这笔交易:“公司转型的一次实战论证”。
截至2017年上半年,张江高科向100家公司累计投资了40亿元,105个项目,其中包括以FOF方式参与了15只基金的投资。投资标的中已经上市的为28家,预披露2家,拟上市11家,其中不乏如蚂蚁金服、迈瑞生物科技、天天果园、喜马拉雅七牛云这类独角兽公司。
从财务数据上看,这种模式是奏效的。张江高科2016年归母公司的净利润为7.27亿元,同比增长了51%,业绩和利润增速都是公司历史的新高。在这一年,投资收益实现7.97亿元,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58%,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9.18%。
社会价值和企业成长的平衡点
张江高科真正想要实现的是公司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理念的突破,社会责任的履行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需要以牺牲公司利益作为代价,相反,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张江高科目前拥有张江科学城体量最大的人才公寓,名为天之骄子人才公寓。人才公寓是一项服务型的产品,要使来到张江高科园区的人才有稳定的居所。作为功能性的人才公寓在张江高科手中,成为了产业投资、科技地产的创新服务纽带,通过为园区企业提供这样的一项增值服务,从而获得对科创企业投资的先发优势,进而通过产业投资在资本市场获得回报,实现企业效益的增长。
张江高科“895创业营”项目的目的是找寻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在五期的训练营中,海选项目约1100个,入营项目162个,获风险投资68个,信贷授信38个,项目总估值达到了100亿元。对创新的支持可以提升地区的经济活力,与此同时张江高科通过让自身孵化器和投资部配合,寻找其中的投资机会。
张江高科正努力将原本的责任转化为公司的服务优势,并依靠优势联动提升公司的价值,同时不断提升公司的服务能力,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葛培健将这种转变归功为“去地产中心化”和“向科技投行转型”的策略。正是这些策略,让张江高科可以将社会责任的履行转换成企业发展的资源,就如葛培健所说的,“如果张江高科依然以房地产销售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企业发展的空间将非常狭小,甚至可能死亡。”
第一财经网出于传递商业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意见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健全企业激励创新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体系、优化企业综合监管和服务体系等方面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企业层面的竞争以“圈地运动”的方式,大量投入资金、低价倾轧并不是科学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