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此前的专栏文章中已分析过,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在2013年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服务和消费为主的大城市,全面反超以工业和投资为主的中小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之一。这种反超,集中体现在增长速度的“三个反超”上: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反超,消费型城市对投资型城市的反超,服务型城市对制造型城市的反超。
这“三个反超”不仅说明大城市主导的时代已经到来,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数据中我们看到,大城市生产方面以服务业为主,支出方面以消费为主;中小城市则不同,生产方面以工业为主,支出方面以投资为主。所以,大城市主导增长的时代,也将是服务与消费主导经济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分野,在2013年已经发生。
这种分解,在数据上有清楚的显示。刚才说的“三个反超”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数据,就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2012年,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GDP(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都是45.3%,可谓平分秋色;而2013年,第二产业占比为44%,第三产业占比为46.7%,第三产业全面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见图)。
实际上,由于统计口径上的一些问题,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可能被低估了,实际的占比更大。比如说,我国的很多第二产业部门企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其实内部有很多服务部门;比如很多大企业有食堂、车队甚至附属的幼儿园。这些都是服务业部门,严格意义上应该计入服务业,但实际上计入了相关企业,导致服务业占比被低估。
我国经济结构的扭曲,是一个讨论中十分受关注的话题,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叫做“服务业滞后”,说的是中国的经济产出中,服务业占比过低。应该说,此前这个现象是存在的,比如在2008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2.8%。作为比较,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0%,高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约为73%和60%,而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份额也有4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比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更有甚者,我国的服务业占比,在1992~1996年和2002~2006年这两段时间,甚至是下降的。
所以说,“服务业滞后”这个问题,在以往很长时间里确实是存在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服务业占比快速上升,从2008年的42.8%,上升到2016年的51.6%,8年时间上升了8.8个百分点,这个速度不可谓不快。
结合这一新的情况,我们不妨问一下为什么。
之前有很多研究,从很多方面讨论中国服务业滞后问题,比如说我国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产权保护等基础设施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等。这些讨论都有些道理,但是要怎么验证?
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产权保护都是异常重要、同时又异常复杂的概念,这些概念的界定都很困难,要真的用来解释具体的事情,就需要先具体化,找到发生作用的机制和路径,再进行相应的量化。对于这些具体的东西,人们对其运作规律的理解还很浅,更谈不上准确测量,任何测量都代表着一种“致命的自负”,最多有边际意义上的参考价值,不可能有任何确定性的结论。
关于这些概念,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建立市场、法制、产权。我们可以同意的是,倘若有一个很好的市场环境,对于契约有很好的法治保护,契约能够得到很好执行,契约的产权能够得到保护,那么服务业是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的。问题是,我们无法假设这些前提条件。通过做这些假设,实际上我们在研究一个假问题,或者说我们把真问题假设掉了。
翻开人类的经济史,没有哪个地方一开始就有很好的市场环境、很好的法治和产权保护。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所以,真正的问题,是如何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中建立这些让我们憧憬的制度。倘若没有经济发展,你能想象建立这些制度吗?即便建立了,能持续吗?
市场和产权是经济学家能够想到的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一定不是免费的, 而是要花很多成本才能得到的。那么多国家朝思暮想而不可得,愈发见其珍贵,万不可用“假设已经存在”的态度对待。万般艰辛,用一个“假设”不了了之,还做什么研究?
已故的经济学家科斯早有警告,经济学家们无法处理真实复杂的世界,就用一个假想的世界替代它。真是入木三分。
回到我国的服务业滞后问题,其实有个很简单的解释。给定农业占比不大且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服务业占比低,它的等价含义是工业占比高。工业为什么占比高呢?其实就是前些年我国工业发展太快了,服务业虽然也有发展,但是相对滞后。
回想一下近20年来我国的发展动力,就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大量出口产品,房地产改革导致房地产大发展,还有就是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三项,最直接相关的是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都是第二产业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服务业也有发展,比如生产性服务业需要配合,促进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的发展,再比如收入提高了,消费性服务业也会发展。可是,增长的最终源动力在第二产业,所以服务业的发展是被拉动的,会稍微慢一点。从这个角度讲,我国的服务业滞后,是特定发展路径的伴生现象。
所以笔者认为,我国的服务业滞后,是工业发展快的另一面。我国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么多年快速增长,原动力在于快速的工业增长。服务业的相对滞后,不过是快速工业化的同义语。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重点服务业部门发展滞后,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比如教育产业、医疗产业等。这些产业的相对滞后,要具体问题具体研究。倘若能够有所突破,将成为达成进一步社会进步的动力。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及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全球服务贸易的增长预计将从去年的6.8%放缓至今年的4.0%。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4%,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15%。
中国在WTO发言:美国的措施已将全球经济拖入巨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在WTO发言:美国对等关税会“适得其反,损害美国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