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粹主义和反特朗普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激烈碰撞之际,世界的出路在哪里?自二战之后的世界秩序是否面临重建?在失序的世界中,中国的机会和风险在哪里?
一财全球(Yicai Global)推出六集纪录片《世界推动者》。一财全球评论员冯郁青和世界顶级战略家和经济学家展开深度对话,试图探寻美国发生了什么,世界在如何变化,改变世界格局的力量又在怎样改变我们。
2月22日晚,一财全球在纽约的美国银行大厦举办了纽约论坛,邀请SCP Investment CEO 艾萨克·苏埃德(Isaac Souede)和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托马斯·德·卢克(Thomas De Luc)一起探讨全球化的未来走向,并同时放映纪录片《世界推动者》的第一集。
在这一集中,冯郁青对话《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探讨“让世界变平的力量”怎样在不断加速,产生出的巨大波动又怎样影响着国家的边界、种族之间的冲突,人们对事实真相的追求,以及社会就业的前景。
弗莱德曼认为,“我们正处于地球上三种最大力量的同时加速中,摩尔定律、气候变化和市场这三大力量的交互作用正在重新改变世界。”
嘉宾德·卢克教授和苏埃德也分享了各自对全球化的看法。期间来自福德汉姆大学的德·卢克教授表示,目前美国许多民众对全球化的不满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化本身对这些人的生活所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也跟美国一直以来的党派政治和种族议题密不可分;那些对全球化不满的民众认为,主张全球化的“自由派”官员和议员对基层民众的利益毫不关心,只关心大企业和社会上层的利益,但实际上这些问题都在党派政治下被夸大甚至扭曲了,很多人对政府的一些如医疗保险等公共措施的性质并不清楚,以为这跟政府无关。而在投资界从业多年的苏埃德也表示,社会的分化很多时候跟政客的操纵有关,政客的信条往往是对民众“分而治之”,这在很多国家都很常见。
弗里德曼认为,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已经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针对中美两国目前面临的贸易纠纷与冲突,苏埃德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二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中美建交,这些实际上都是美国有意采取的非常主动的措施,因此美国对这些举措所带来的形势变化不应感到意外。
至于目前总统特朗普对中国采取的一系列贸易对抗举动,苏埃德认为,这更多的是纽约地产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所采取的一种讨价还价的策略—— 就如同纽约现在办公楼租金每尺60美元,但特朗普现在要价125美元,他只是想谈判。对此,德·卢克也表示,中美两国虽然存在竞争,同时彼此也都需要对方。他们都对中美未来的关系表示谨慎乐观。
除了对话弗里德曼,一财全球评论员冯郁青还在六集纪录片《世界推动者》中对话中国加入世贸美方总谈判长巴尔舍夫斯基、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James Wolfensohn)、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以及前任驻华大使骆家辉。纪录片将于近期推出,敬请期待。
郑安德肋是南明时期一位年仅19岁的使臣,他与传教士卜弥格一同被派往罗马寻求外交援助,这段历史在260年后才被发现。
1650年,南明政权派出的使团由卜弥格和郑安德肋组成,试图向罗马教皇寻求军事援助,历经九年穿越三大洲三大洋。
民营经济是推动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全球化的分裂与重组,并未终结全球互联,反而带来了更复杂的、多层次的网络化结构。新体系中,美元依旧重要,但将不再唯一。
当前这场全球博弈早已超越了关税本身,而是一场关于供应链稳定、技术创新以及制度信任的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