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丁立国 德龙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周云杰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
刘道明 美好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翁以登 欧绿保集团亚洲副董事长
张红梅 阳光印网董事长兼CEO
艾路明 武汉当代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阿拉善SEE会长
洪崎 民生银行董事长
文字实录
又是一年两会季,环保话题再成焦点。这些年无论从中央到地方还是企业到社会,在环保工作上都做了很多努力,污染治理也取得一定成效,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或修订环保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案近20部,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而在具体执行落地上,各界企业家们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与绿色实践,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企业自身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重污染行业的钢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德龙钢铁便是其中之一,甚至曾一度被勒令“要么关闭要么搬迁”,在这种情况下,董事长丁立国痛下决心,带领着德龙钢铁开始改造工厂,绿色转型。
丁立国:钢厂位处华北雾霾最严重区域 环保投入十几亿
丁立国:背景是两个,一个是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提出的绿色、和谐。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企业所在地是华北地区雾霾最严重的区域,当地的市委市政府对这方面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即便是在2014、2015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是倾尽全力,没有考虑投入的成本,主要还是考虑(社会责任)担当,为企业赢得外部好的生存环境,去做(环保)这件事情。经过从2012年到去年2017年,这五年持续投入十几个亿,现在看来,我们各个排放指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和河北省标准),河北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低。
改造以来,德龙钢铁投资10.8亿多元,实施了86项环保深度治理项目,实现零扬尘、无污水流出、无黑烟排放,70%自发电率,污水处理后能够达到引用水标准,钢厂甚至成为了3A级景区。更让人惊喜的是,在坚持做环保的同时,德龙钢铁效益并没有下降,吨钢利润仍位居全国前列。
丁立国:吨钢盈利达900多元 环保效益如何双赢
丁立国:其实从2016年、2017年,德龙控股吨钢盈利都在行业里面,全国排到第一第二,去年我们德龙控股的吨钢盈利达到900多,怎么取得的这个业绩?一方面要通过内部的挖潜增效。举个例子,比如自发电,原来的煤气、蒸汽都放散了,但是通过治理环保这种成本压力,现在都回收了(用来发电)。还有包括像(运输)车,原来企业都是用柴油货车,现在全部都是LNG(液化天然气)。第一解决了排污的问题,第二个它是清洁能源,第三它还比柴油成本低一点。所以在治理环保过程当中,其实我们把很多变废为宝,另外也给我们增加了去接触新技术、新工艺,包括拥抱智能化、拥抱大数据,所以成本这几年持续在降低。
除了钢铁等重工业,近年来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高涨,以海尔为代表的家电行业也在逐渐向绿色、无污染方向发展,在空调、冰柜等家电上,环保创新技术不断落地。
周云杰:首批通过ISO14000绿色认证 环保布局多年
周云杰:其实环保,我们是从三个方面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布局,首先是产品的环保,特别是海尔做的是家电产品,那么多家电产品进入家庭,如果不环保的话,对未来都是一个问题。因为家电是有寿命的,在回收过程中怎么可以让它可回收、可以利用,我们做了很大的部署,海尔我相信是中国第一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的。另外从制造过程,在整个制造过程中怎么做到环境友好,包括什么环保设备,排污、排烟等都是严格管理,保证在生产过程中的环保。第三个层面我们要倡导一种环保文化和环保理念,使海尔企业每个员工都具有环保意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持续的提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之路。
传统制造企业在绿色转型的同时,国家对环保产业的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投身其中。
推广绿色建筑一直在降低建筑行业整体能源消耗上占据重要位置。去年美好置业通过引进德国绿色建筑技术,及装配式建筑的智能生产线,开始了在节能环保上的探索与尝试,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可以实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施工。
刘道明:装配式建筑 从设计到出厂全智能化
刘道明:过去国内装配式建筑在模具上都是要加工的,大家都知道房地产的建筑,尤其在住宅的时候,不同的建筑模式,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模具。这栋房子建完,下一栋不同的房子,模具就废了,你设计加工模具需要很长时间,需要很多费用,下一栋又要重新来,这样就使得成本周转率,使质量控制都有很大的问题。德国的装配式建筑它的智能化,更主要是它们来源于万能模具,相当于我们过去的是雕版印刷,到德国以后改成活字印刷,是万能模具,任何一个形状的东西只要你把设计模型、数据输入程控电脑里面以后,它就把不同模具,通过机器手和智能划线完成,出厂的时候完全跟设计所需要的每一个构件都是(相同),不需要人去控制的,全部是智能化的。
董事长刘道明曾算过一笔账:与传统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可以使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用水节约65%,能源节约37%,钢材节约2%,木材节约85%,垃圾减少59%,污水排放减少65%,但他也提到其实在绿色建筑推广过程中,成本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刘道明:减少中间环节交易消耗降低建筑成本
刘道明:现在装配式建筑大家都反映,节能环保、省时、质量好,唯一的是成本问题,是大家目前都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比传统建筑要贵30%左右的成本。我们在这次过程中,主要解决的是我们自己有设计院,自己是生产厂,引进的是德国最先进的设备,然后自己的物流,自己的建筑总承包公司。我们跟开发商采取的是红线内大总包,向小业主交钥匙,终生保修,这样尽最大的可能减少中间成本。
如今节能环保和低碳生活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企业从中也发现了新的机会。德国环保企业欧绿保,2011年开始进入中国固体废弃物处理市场和循环经济领域,而他们正在推广的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更是可以“变废为宝”。
翁以登:生活垃圾变身“绿色煤炭”
翁以登:生活垃圾里面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又有食品,又有金属,又有塑料等等。一般传统的方法就是填埋,可是填埋的问题是对土壤有影响,对水的来源有影响,也不能永远填埋不同的地方,这基本是第一代垃圾处理技术。第二代是把它烧掉,焚烧有两个问题,第一对空气有影响,第二是其实在生活垃圾里面,有很多东西可以再利用的,烧掉是一个浪费。所以第三代是先处理这些垃圾,先把它们做一些分类,然后把一些金属等一些东西,烧不掉的先抽走,另外比方像含水量比较大的食物,也把它们的湿气抽掉,最终把它们变成一种产品,叫绿色煤炭,绿色煤炭其实是可以给发电站用的,或者水泥厂也可以用。那就变成你我认为是废物的东西,其实可以拿出来一些东西还可以再利用,这样子不光是经济效益,也帮助节省一些自然的资源。第三代生活垃圾处理,在德国是非常成熟,所以我们把它带来第一个场是在揭阳,在广东省,大概今年秋天就会开张,每一天就可以处理1000吨垃圾,第二期跟着也可以再处理1000吨。
随着电商、物流等行业的快速成长,快递包装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正在进行的两会上,快递包装如何更快“变绿”,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去年一家叫阳光印网的公司便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环保纸箱和环保袋。
张红梅:两面箱 无胶带箱让快递包装更“绿”
张红梅:我为什么做了两面箱,这个箱子是可以两面用的,其实是这样,当大家双十一收到箱子的时候,拍张照片给我说这是你们生产的,我第一想到这箱子的命运就是打包卖掉了,当废纸卖了,你没有二次利用它,其实里面还可以再用的,反面还可以再用。我们也在研究各种的卡扣结构,让箱子整个没有胶带,邮政有一个数据,中国一年快递用的胶带可以围绕地球425圈,胶带是非常不环保的,所以我们首先就去胶带化,我们研发所有的纸箱是没有胶带的,都不用胶带,就用物理的结构把封箱这件事情做成。
不仅如此,其实作为一家互联网平台企业,阳光印网一端链接着包括印刷厂、礼品厂、包装厂等在内的供应厂商,而另一端在为大量互联网客户提供印刷品、物流包装耗材等消耗品,它也在通过一些自己的力量携手上、下游企业共同推进环保。
张红梅:给供应商打分 携手上下游一起做环保
张红梅:我在平台上去年底做了一件事情,这也是对环保,从平台的角度怎么样促进环保非常重要的一个尝试,我们自己给供应商按照资质评分,有绿标的有环保的,我们就给它分高一点,让这些在绿色环保处理上面更好的供应厂商,得到更多的订单,这样也是促进环保。另外一部分,怎么去约束我们的加工制造厂商,更多地去帮助排污、节能耗,我们会用一些技术的手段。比如给它更好的软件系统,更好的机器设备的引入,包括一些新的排污节能的技术。我们成立这类的研究院,专门是做绿色环保的研究院,研究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研究新结构,把这些研究出来之后我们推给工厂,推给客户,让它们用。
由企业家组成的环保公益组织,也正在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成立于2004年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以企业家为主体,近些年来在荒漠化防治、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绿色供应链与污染防治等方面卓有成效。
艾路明:800多位企业家参与 助力环境保护和精准扶贫
艾路明:阿拉善协会2004年成立以来,已经在沿海在长江流域,在西北沙漠化地区,沿着候鸟栖息地、迁徙地的保护,以及不同环境保护NGO组织的支持上做了很多工作,目前有800多位企业家参与这样的活动,我们支持了大概全国400多家不同的环境保护组织,从三江源的保护,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源,还有在阿拉善地区的梭梭林的建设,还有在长江江豚、红树林,还有不同的NGO的环保组织支持上面。我觉得在云南的金丝猴保护上,我觉得特别受感动,为什么?他们在当地通过保护三江并流区这样一块区域的原始森林,一边是保护森林,一边又使得当地的老百姓,当地的农民能够通过保护而脱贫致富,我觉得这样一件事情特别生动,说明环境保护和精准扶贫是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的。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目前已经吸引包括任志强、王石、冯仑等800多位企业家,参与环境保护改善的同时,做公益做环保也对这些企业家和企业自身产生重要影响。
艾路明:企业家环保行动从“拒吃鱼翅”做起
艾路明:实际上几乎所有加入阿拉善的企业家,都不同程度通过参与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自身得到巨大的改变,比方说阿拉善生态协会的会员,每个人都必须承诺不吃鱼翅,很具体的案例。你想想看一个人能够承诺,特别是对企业家,不吃某种野生动物带来的事情,不仅仅是不吃鱼翅,可以理解为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不应该吃。另外一方面,我们做企业也涉及到不同的方面,在企业自身运转过程中,如何使得更加高效,更加节能,更加做到环境保护,这样一些具体事情上能够落地,作为企业实际参与者、经营者,是有责任,而且也有可能去做出更多改变。而且随着这种改变,也会给企业家自身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价值。
金融是支持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为了有效解决中小型环保企业融资难问题,给环保提供更多金融支持,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各大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布局绿色金融服务。
洪崎:加大对节能环保行业的银行贷款和投入
洪崎:对于绿色金融这一块,首先我们专门成立了绿色金融研究班子,对于我们行的绿色金融做了一个全面的研究和部署。并且跟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还有一些国际机构,也签署了关于绿色金融的合作协议。在正常的贷款方面,我们已经做了一些严格要求,对于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的一些行业,做了一些贷款压和退的措施。对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加大了投入,比如说风能、光伏发电,去年就增加300亿的贷款,在这块我们认为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创新工艺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绿色低碳、符合循环经济的时尚产品。
刘民强表示:“开放的中国大市场,将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9月28日,“1会员”与拜尔斯道夫第二届“关爱超乎所见日”暨全球志愿者服务日携手,在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共同完成对环境保护的承诺。
金秋十月,第一财经在2025春夏上海时装周M SPACE共创聚谈,发起“可持续时尚:产业策略与社群联结”圆桌对话。
多家公司正在加强应收账款催收、成立专班小组、设立台账甚至采用法律手段。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地方化债政策推出,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盈利和现金流有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