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外界报道阿里巴巴正在研究回A股上市计划,最快可能在今夏启动一事,阿里巴巴方面回应第一记者称,公司在2014年9月上市时就说过,只要条件允许就考虑回来(A股)。至于时间表、回归方案等细节,对方在接受采访时并未透露,但确认的一点是,公司此前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这个愿望。
今年两会期间,有关海外优质上市公司回归内地资本市场的话题引发热议,且焦点集中在互联网巨头身上,像网易丁磊、百度李彦宏等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纷纷表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愿意回归。
监管层正在研究的CDR方案(中国存托凭证)成为这些VIE架构公司回内地上市的期待路径,CDR允许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将部分股票托管在当地银行,再由中国境内的存托银行发行,实现在A股上市,供境内投资人以人民币结算。
阿里的公司注册地在开曼群岛。此前,由于阿里巴巴等很多中概股采用的VIE架构未达到内地上市监管要求,无法在A股上市。阿里当时的首选是香港市场,但由于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不符合当时香港监管层的政策,香港上市计划落空。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在境外市场退市、找国内资本接管、解除VIE结构、借壳A股上市公司,完成回归。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分众传媒,也有像盛大游戏等已在境外退市的公司目前仍在回归的路上。但这些公司在境外退市时的市值普遍不高,且当时大多在华尔街比较“失意”,而BAT级别的公司如果选择这条路,资金需求和难度都会陡增。
眼下,这些公司想必不会放弃内地监管层传出的政策风向改动可能带来的机会。在内地上市的一大好处是内地投资人对这些公司的业务模式更了解,投资人沟通障碍降低,且市盈率普遍更高。
事实上,4年前曾错过阿里的香港监管层也在研究新的上市政策,目前已进入IPO规则修订的第二轮征询意见阶段,新规里的三个显著变化是,针对同股不同权企业,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政策放宽。
但新规里还是为维护市场秩序与股东利益额外设置了各种门槛,比如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时的市值不能低于100亿港元,AB股架构里B股票的投票权不能超过(普通股)A股票的10倍,不同投票权公司在香港第二上市时预期市值不低于400亿港元等。
据德勤去年底的数据,2017全年香港将增161只新股,总融资额为1282亿港元。新股数量比去年的120只增加了34%,总融资额却比去年的1953亿港元下滑了34%。最主要原因是缺少超大型的IPO来“撑场面”。目前,港交所的全年IPO融资额基本稳定在全球第三位,排在纽交所和上交所之后,领先于伦敦交易所。排名背后的一个影响因素正是纽交所吸引的超大型IPO、特别是科技互联网企业更多,而香港、伦敦市场缺乏这种对象。
从2017年香港新股的行业分布来看,香港还没有成为科技公司IPO的乐土。2017年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在香港新股中的占比为18%,甚至低于2016年的19%。金融服务业、消费行业的占比也在下降,取代之的房地产、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新股比例的增加。房地产业在2017年香港新股中占比28%。
理论上看,除A股外,阿里巴巴现在也不排除回香港上市的可能性。今年年初,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表达希望阿里巴巴回香港上市时,马云回应称“我们一定会认真考虑香港这个市场”。
阿里云方面表示,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千问3的部署成本大幅下降,仅需4张H20即可部署千问3满血版,显存占用仅为DeepSeek-R1的三分之一。
南沙往香港7班次,最早、最晚始发时间分别为7:26和20:34;香港往南沙5班次,最早、最晚始发时间分别为8:23和20:00。
香港会继续巩固与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关系,并全力开拓新市场,同时联动更多内地省市共同出海招商引资。
我国AI人才缺口达500万人,人工智能专业在校生仅约4万人;杭州:开展阿里巴巴集团云和AI投资计划本地配套供应商摸排。
第一财经每日精选最热门大公司动态,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