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改革开放,中国做对了什么

第一财经 2018-03-21 22:35:40

作者:黄宾    责编:黄宾

哈佛大学前校长、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即使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速放缓,也依然看好中国的经济转型。

编者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如纽约大学教授、2001年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所说:“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发展程度是很了不起的。”

在改革开放中,中国做对了什么?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将回望中国改革的历史征程,邀请包括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林毅夫在内的中外知识精英分享他们的精彩观点和认识。

王一鸣(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之一

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各种挑战,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宏观基础、市场环境等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重大变化。在此情况下,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主旋律之一。

今后一段时间,或有五个较为重大的趋势性变化。一是中国经济还会延续新常态以来增速向中高速收敛的态势;二是传统产业的生产正在逐步达到峰值;三是城镇化将继续深度展开;四是能源和主要矿产资源需求会逐步达到峰值,能源消耗、排放与GDP增长将逐步呈现弱脱钩态势;五是中国经济占全球份额还将明显提升,经济的外溢效应会逐步增强,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会进一步强化。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制度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是中国经验的真正秘密

中国经济增长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为邓小平启动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无可更改的背书。当然,伟大成就的成因是复合的,人们对此也常有不同的看法。我的观点是,正是改革开放大幅度降低了中国经济的制度成本,才使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有观察家以为,“廉价劳动力”是中国竞争力的根本。对此我的问题是,改革前中国劳力和其他要素的价格更为低廉,为什么那时候并没有影响全球市场的“中国制造”?更深入的分析表明,知识扩展才是中国经济成就的基础。不过若问,为什么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国人对知识的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答案是,改革激发了中国人掌握知识的诱因,而开放则降低了中国人的学习成本。综合起来,早已存在的要素成本优势、改革开放显著降低制度费用以及中国人力资本的迅速积储,共同成就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其中,制度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是中国经验的真正秘密。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

中国的奇迹并不按西方“药方”发展

在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如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处于低收入国家的行列。但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双轨制改革、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中国很快成为中等收入国家。

中国的奇迹并不是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开出的“药方”来发展的,而是充分利用了后来者优势。“亚洲四小龙”也没有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理论来发展,而那些按照华盛顿共识来进行私有化改革的国家都经济发展缓慢。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理论和经验的适用性,取决于条件的相似性;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根植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条件,这与发展中国家非常不同,因此发展中国家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创建适合自己的发展理论。

劳伦斯·萨默斯(哈佛大学前校长、美国前财政部长):

依然看好中国的经济转型

即使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速放缓,也依然看好中国的经济转型。经济改革就像做投资,付出代价才有收获。持续的经济改革对任何国家和经济体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能获得收益。中国经济肯定先要经历衰退减速,然后才能够强大,只有坚持下来,才能收获改革带来的利益。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开放战略使中国取得了发展上的成功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顺序和速度方面进行的谨慎安排,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如此巨大成绩的关键原因之一,同时开放程度也是基于资本市场的自由化。事实证明,许多国家过快完成金融市场自由化以后,就面临了很多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正如2008年金融危机一样。

现在,中国很好地管理了其参与全球化的进展,因此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中国更加成功地避免了很多非常不利的结果,包括限制工业化失业率的上升和经济的失控。事实上中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中国认为开放只是实现发展的工具和渠道,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中国的开放战略使得中国取得了发展上的成功。

(摘自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官方公众号)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