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学人》公布了最新的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榜单,选取了全球 90 多个国家的 130 多个城市。其中,新加坡、巴黎、苏黎世、香港和奥斯陆排名前五,纽约、东京等过去常被认为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跌出了前十。除了在这次排行榜中位列第四的香港,中国上海、深圳排在了20名出头,其次是排在41名的大连,而北京位列大连之后,位居46名。
“全球生活成本排行榜”是经济学人智库(EIU)每半年开展一次的调查成果,具体的调查方式是将纽约作为基准城市,将其成本指数设定为100,然后对照其他城市生活成本进行统计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调查人员对工资和150多种商品的价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报告显示,汇率对城市排名影响很大。由于美元汇率走低,没有一座美国城市进入榜单前十,纽约和洛杉矶分别排在第13位和第14位。由于欧元强势、英镑走低,伦敦今年排名下跌至第30名,爱尔兰都柏林则从去年的第25名上升至第19名。
经济学人做这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帮助那些外籍员工计算生活成本,因此在设定经济指标的时候将“房租”作为重要指标进行统计,而特别把“房价”排除在外。在经济学人智库调查组看来,对于本地常住居民来说,住房将是很大一笔开支,但是对外籍人员来说,花费可能相对较少,这可能就是北京在榜单中排在大连之后的一部分原因。
所以,这一报告对于本地常住居民来说参考意义不大。当新加坡在2014年首次登榜首时,时任新加坡主管财政的副总理尚曼达就曾指出,这一榜单主要体现的是生活在新加坡的外国人的奢侈生活。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11次使用“观望”一词,并认为,当前形势下等待更多经济数据和形势发展的成本“相当低”。
每名个人消费者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即202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最多可享受一次置换更新补贴,同一辆新车只能选择申领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或置换更新补贴。
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中方注意到,美东时间4月2日,美方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