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名为《富人如何花钱》的文章里写道,数据表明,今天的富人并不追求在车库里停满炫目豪车等炫耀性消费上,而是将预算投入不那么夺人眼球但却更有价值的事物上,比如子女的教育。
从财富积累的过程而论,今天的中产阶层无疑正在经历富人曾经经历的一切,当富人的消费和投资偏好从奢侈品、房地产转向教育,这对中产阶层来讲,无疑意味着未来消费升级的风向标。
敏锐的资本已经闻风而动。
2018年3月,市场上的几笔交易耐人寻味,以内容平台矩阵出名的今日头条入股了一起作业网,后者是一个K-12在线教育平台,为老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在线作业和自学内容;而在线素质教育品牌成长保也在这个月宣布完成由真格教育基金领投,歌斐资产、基因资本、昆仲资本和达晨创投跟投的1.5亿元B轮融资。
事实上,教育市场的活跃从很早就已经开始。目前中国的两家最大的教育集团新东方和好未来在十多年前就看到了这一市场的广阔前景并提早布局,两家公司在美股市场的不俗表现也证实了投资者对这一市场前景的看好。
自2017年以来,博实乐教育、红黄蓝、瑞思学科英语、四季教育先后于2017年5月、8月、9月、11月赴美上市,涉及幼教、K-12培训、英语培训、职业教育等细分领域。
眼下,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所有新一轮的希望都在蠢蠢欲动,包含了父母对于子女教育的焦虑,资本市场对于教育行业的热情召唤,教育类股价持续走高对于教育行业投融资的积极反馈,种种迹象表明,投资市场或许要更早进入春天。
政策催生出的“爆款”
教育板块的投融资热不算近两年的一个爆款,准确来说是一个持续维稳的状态。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的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的早教市场从2010年开始就已经进入到双位数增长的高速发展期,2014年早教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1198亿元,同比增长20.01%,预计2017年早教市场的规模将突破两千亿元。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各重点教育培训品类在已有学前用户中的渗透率为:兴趣素质64.0%,儿童启蒙知识52.5%,英语46.5%,游学13.5%,数学8.0%;平均每个家长让孩子参加过2种课外辅 导。
有意思的是,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在要不要给孩子报早教班,以及报什么样的早教班这件事情上,妈妈占据绝对主导权,这其中又以80后本科以上学历的妈妈为主。
孟晓红(化名)就是这群妈妈中的一员,她有一个五岁正在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她给孩子选择早教班的初衷在于对孩子性格方面的引导和调教,因为她的高需求宝宝显示出轻微的不合群和孤僻症,以及相比其他孩子更加矮小。孟晓红选择早教的标准,在于体能上激发儿子的成长使其更加强壮,以及引导其性格更加圆 融。
她倾向于在同事的推荐中选择口碑较好的早教中心,并且不介意多报几个早教班相互辅助。孩子对妈妈的行为并没有明显抵触,只是轻微无奈,觉得妈妈都给我报名了,我又能怎样。相比于大部分更关注智力开发的妈妈,孟晓红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对孩子性格和体能的塑造上。以每个早教班1万元/年的均价计算,孟晓红每年在早教培训费方面的支出约为五万元,当然这还不包括私立幼儿园的教育费用以及寒暑假的游学费用。
不难发现,八零后妈妈的消费升级充分表现在子女教育方面,与之同时升级的还有妈妈们的焦虑。套用时下对中产阶级的习惯性调侃,早教几乎可以和健身房、马拉松、牛油果、椰子油和创业等等并列为几大常用标 签。
教育板块的火热不仅有赖于中产阶级的持续焦虑和消费升级。更加离不开中国政策的利好。
2015年年末,中国全面实行二孩政策。据Frost&Sullivan研究,2016年,我国0至6岁的人口将从9900万上升到2021年的1.2亿。法国巴黎银行认为,幼儿园成为最初的受益者。
二胎政策促进0至6岁儿童人数迅速增长,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达到1846万,同比增长11.5%,增长率较2015年提高约13%,学前教育行业迎来人口红利,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2018年2月6日发布的《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中,针对学前教育也提出了扩大普惠性资源的指导。新的指导给出的具体方向为,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完善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与此同时,还推动各地出台学前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印发《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指南》,组织征集优质游戏化课程资源,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北京市教委2018年1月2日发布《关于加强北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则提出,将不再新审批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鼓励部分机构转型为民办幼儿 园。
一系列政策和后续细则意味着民办教育将愈加的合法化和规范化,这都将使k-12教育将直接获益。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未来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23年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600亿元。
学前教育的“互联网+”
2016年,中国教育部提出了“加快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的要求。
对互联网类创业公司而言,这显然是摆在眼前的机遇。
得益于政策利好,2017年,在线教育迎来井喷式发展。华菁证券报告显示,在线教育大玩家商业模式不断成熟,融资屡创新高,新起步的玩家快速发展,产品丰富多样。
相比2013年的在线教育热潮,2017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在线教育大年。华菁证券认为,这样的投资热点并不会转瞬即逝,相反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这种持续性得益于用户的需求和创业公司产品及服务的承接。
事实上,互联网在线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新趋势,并占有重要地位。以美国为例,Ambient Insight报告显示,2014年,美国移动端幼儿教育游戏销售收入为2.83亿美元,2019年预计将达到7.1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3%,而同期PC等传统设备的幼儿教育游戏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12.5%,衰退趋势明显。
与此同时,Analysys易观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交易规模达1601亿元人民币。其中,学前教育市场交易规模达30.4亿元人民币,预计在2019年交易规模能达到66.9亿元人民币,其影响的婴童消费品市场规模也高达2万亿元人民币。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师认为,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全球在线幼儿教育大部分市场份额,但发展中国家才是在线教育最具潜力的市场。这些国家正处于经济起飞期,互联网用户基数迅速扩大,且传统教育体系较不完善,人们对优质教育更加渴求,给予在线教育巨大市场空间。
以中国为例,80后家长成为在线教育的主要用户,他们对互联网接受程度更高,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更高,也更容易接受付费课程;另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直播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提升了在线教育的使用体验,线上学习的产品也在逐渐优化。以上这些共同促成了线上教育的火热。
教育培训行业双巨头新东方和好未来就是两个绝好的案例,2017年这两家公司接连进入了百亿美元市值俱乐部,慧博投资分析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末,好未来市值160亿美元,新东方市值144亿美元。
两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纯在线平台。新东方旗下的新东方在线Koolearn.com季收入增速多在30%至40%;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网校(xueersi.com)从2015年5月开始从录播向直播转型,季收入增速50%以 上。
除了独立的在线平台外,双巨头另设与线下授课紧密结合的在线课程。2017年暑假起,新东方北京优能中学将3小时的传统课程体系,升级为2小时线下+0.5小时线上课程。好未来则将原有的海边直播与学而思培优(线下)相结合,升级为“培优在线”。双巨头线上平台的快速扩张,成功饯行了“大后台,小前台”的双师模式,并成为他们在三四线城市扩张的主流模 式。
但单纯的线上模式也很快显示出其弊端所在。
在孟晓红的妈妈群中,基本上每个孩子至少有一门课程为线上课程,主要是英语口语一对一在线课程。
以VIPKID为例,该公司建立了一个类似于滴滴打车的教师平台,有3万多名北美外教在教室平台上等待调度,家长和教师在平台上达成一对一配对,保证每天早九点到晚九点之间可以随时进行线上授课。
课时费则由教师和VIPKID五五分成,每次授课并不形固定配对关系。成员可以推荐免费试听课程给自己的朋友,VIPKID的售后团队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潜在用户追踪系统,及时追踪试听反馈以及购买课程的意 图。
孟晓红因为其他妈妈的分享,获得了一次免费试听课的体验券,她注册领取之后第一时间接到了客服电话,谈话内容包括上课时间的落实,孩子现有的英语口语水平,有没有接受过英语培训,家长的顾虑体现在哪里,该培训机构里其他孩子的案例等等。
孟晓红在回答完一系列问题之后对可预期的效果充满幻想,但她偏偏没想到儿子对这节英语课毫无兴趣,无论如何游说均宣告无效,最终儿子连最基本的能力测试都没有完成。
孟晓红不得已取消了预约课程,并在取消课程的电话中,受到了客服人员的一系列追问。她说不好这样的使用体验是否让人舒服,但她短期内并不打算给孩子报这样的在线一对一口语课程。“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毕竟给我发体验券的那个妈妈,她的孩子获得了良好的在线体验。”孟晓红说。
根据华菁证券的研究报告,教育培训是一个非常独特而复杂的行业,其成果依赖于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在线教育对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制力要求更高,对于低年龄的儿童来说,这显然很难。
经历过试错,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线下教育场景再次受到行业和资本的重视,这很像零售消费领域所经历的过程,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
资本能为教育做些什么
“幼教行业孕育着大量的成长机遇和投资机会,但目前产业的整体成熟度还非常低。”民享投资首席战略顾问汪欣说,“这个行业的成长速度慢,投资回报周期长。如果不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很少会有资本关注到这个领域。”
对线下形式的学前教育来说,老师流动性大,管理难以标准化,固定资产难以变现,无法清楚政府导向等,都是摆在从业者面前的拦路虎。
但线下学前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教育中“陪伴”的重要性同时意味着大量的机会。
以孟晓红为代表的80后父母,他们对价格不敏感,但十分注重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和内容输出。相比于一个巧舌如簧的销售,她更倾向一个没那么热络,但对课程了如指掌的客服。她们愿意为了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买单,也更容易接受互联网+在教培行业的各种尝试,但单纯的线上课并不适用于低龄儿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才更被广大家长用户接受。
2018年2月1日,民享投资汇聚了国内外顶级学前教育界知名专家、投行一线人士,以中国的人口大省河南为切入点,与当地多位民办资深连锁幼儿园及河南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园长一同举办了一场《第一届河南省教育全球化峰会—暨2018年教育产业与资本论坛》。
这家投资机构希望借这样的形式,探讨幼教行业的深度信息,试图提供深入可行的专业引领,搭建幼儿园与资本的对接平台。
这次论坛的实质性结果是在董事长李辛女士的倡议下,民享投资与圣爱幼教集团、冯特国际教育、蓝喜鹊幼儿园、西雅图教育集团、水木清华幼儿园爱润宝连锁幼儿园、铁英实验幼儿园等河南省内教育领军企业共同成立了灯塔研习社。
民享投资对于灯塔研习社的定位是,教育行业从业者、服务商和教育产业投资人的聚集地。
汪欣认为,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幼教是很不容易做好的行业。从业者责任重大、事无巨细但是却得不到足够的报偿。这个行业看似门槛很低,实际上门槛很高。
这意味着产业链的上下游需要更好的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灯塔研习社的意义也在于此。
“实际上很多的幼教组织是不挣钱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活着,是因为没有合规、没有缴税、请的老师没有资质等等,才能苟延残喘。”他说,“如果把这些合理的成本加上去,我们预计至少50%的机构会无以为继。”
在他看来,资本的到来对于幼教行业意味着重生和洗牌,首先是让从业者找到在合规的条件下依然能够生存的方法,甚至于要比过去还要过得更好的方法;其次要做的是让强者更强,强者恒强。
“这是任何一个行业的规律,从散、乱、差、弱到逐步集中,变大变强。”汪欣说,“这可能要经历至少5到10年的时间才可能做到”。
对任何一个行业而言,资本都是一把双刃剑。近两年很多教育集团掀起上市热,但事实上资本并不能解决幼教行业的根本性问题,大规模提升这个行业领导者的认知,提升战略与经营能力,提高整体人才水平才是重中之重。“教育要做好了,现金流应该是非常充沛的。”汪欣说。
“外面的世界变得太快,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位灵魂工程师,我们需要用100%的热忱来提升自己,拔高自己。只有我们不倒在跑道上,孩子们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他说,“我们希望中国能够走出不止一个强势的幼教集团,让更多的孩子们受益。”
未来两年内将理科院系的博士生招生名额削减75%以上,艺术与人文学院的博士生招生名额削减约60%。
在包刚升看来,AI时代的教育重心应该转到培养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
梁鸿把写作对象投向那些被困住的少年——因为情绪问题而失学、休学在家的孩子以及在退学和抑郁边缘挣扎的孩子。
县中占据普通高中“半壁江山”,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
很多老人在迟暮之年,开启了“漂”的经历,陈辉称他们为“银发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