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电梯制造产业的巨头,日立电梯的战略清晰且坚定,既让冷冰冰的钢铁盒子更有温度,更为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带来安全可靠的电梯解决方案。
作为日立电梯在全球发展中的重要一部分,高速变化的中国市场不仅影响着日立电梯,甚至日立集团的下一步规划。在5月8~11日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上,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贾宇辉接受了第一财经等记者的采访,详解了中国市场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前景。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及旧梯改造
今年3月5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全国政协委员也提出提案,建议加快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有电梯行业的业内人士认为,鼓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还是第一次,可见政府对这个民心工程的重视程度。因此,2018年极有可能成为老旧小区电梯加装的“元年”。而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则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普陀区宜川二村被喻为“圆梦楼”的日立电梯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样本。据楼组长介绍,这栋位于宜川二村184号的老旧公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现在住户多已成为年迈的老人,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60%,90岁老人1名,上下楼梯极不方便,使得多半老人成为悬空老人。为此,加装电梯成为184号居民的多年梦想。
正是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在2017年与上海市普陀区街道、相关居委会、物业公司相关部门协作下,为这栋老公房新添了一部电梯,从而帮助这些年迈的老人毫无后顾之忧地踏出家门。谈及这一历时4个多月的项目,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参与该项目的相关工作人员仍对那120多天的奋战记忆犹新。有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道,为老旧公房新增电梯的难度不少,比如牵涉到公房现有水电煤管线的走向改造、新增380伏电压管线、加装后井道建筑部分的修整、电梯厅部位修建等。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贾宇辉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的联合采访时表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因为国家的关注,已经把它提升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面,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另外,由于中国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这方面的需求也是比较迫切的。”
在贾宇辉看来,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梯服务商之一,日立在加装电梯方面已经有超过12年的经验,投入了比较大的资源,包括从开发、设计到工程服务,公司内部已形成了针对加装电梯完整的产品体系,外部也联合设计公司,能为业主提供一条龙服务。
贾宇辉给出的数据显示,以广州为例,截至2017年12月,广州市国规委系统一共审批通过增设电梯约3000宗,数量位居全国之首。截至当时,广州超过1900栋老旧住宅选择了日立电梯为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反馈来看,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据贾宇辉介绍,日立电梯目前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广州都积极参与当地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工程。贾宇辉认为日立凭借着产品本身的质量、丰富经验所给予的最佳施工方案,以及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市场的占有率还是维持在较高水平,与竞争对手拉开了差距。
大数据助力研发
当然,对于日立电梯而言,目前老旧小区的加装电梯以及老旧电梯的升级改造只是其业务板块中的一小部分。据贾宇辉介绍,日立电梯的业务板块中95%的重心都集中在新梯的研发方面。“由于电梯的发展在中国的时间相对来讲比较短,电梯发展的变化尤其是前期呈一个比较大的斜线在上升,增长比例比较大,电梯使用周期一般超过15-20年以上,所以目前中国改造电梯的需求量还没有这么大。”贾宇辉说道。
在新梯的打造与研发方面,当前火热的大数据也在日立电梯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贾宇辉介绍道,日立电梯目前已通过远程监控系统收集到了大量的电梯使用数据,包括电梯运行的次数、通过载重推断运载的人数、各个楼层使用的次数、开关门的次数等。
对电梯整个运行的数据进行全方位的采集,有助于日立电梯在研发方面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开发一些产品;同时,能在整个服务中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第三,日立电梯会根据已掌握的大数据,对客户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性的使用措施,比如包括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使用措施。
目前,日立电梯有三个数据中心,分别在日本的东京、大阪和中国广州。“这个数据中心(广州)只采集中国的电梯数据,不仅仅是国产电梯,还包括进口电梯的数据。从全球来看,中国以外的数据会传到日本的东京和大阪”。
在研发方面,日立电梯也下足了功夫。目前,日立电梯已打造了“5+1”的研发网络。“‘5’是以我们整个广州的研发总部为核心的,包括我们的亚洲研发中心、上海研发中心、楼宇技术研发中心、电机研发中心,还有扶梯研发中心;‘+1’是我们的水户,就是我们在日本的水户研发中心,与我们形成了完整的研发体系网络。”贾宇辉说道。
具体到研发投入,每年日立电梯的研发投入都超过销售额的3%以上,按照日立电梯(中国)近几年营业收入都超过180亿元计算,基本每年的研发投入大概在6亿元以上。目前,日立已将扶梯的研发核心力量从日本全部搬移至中国,可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重视。
在智能制造方面,日立电梯也走在了行业的领先位置。“从整个日立电梯来讲,我们从一开始的接单营业系统一直到最后的维保服务系统,全部实现了数据化和IT化。”贾宇辉说道,“IoT技术在日立应用也是在行业内处于比较领先的地步,包括我们从几年前就上线的MES智能制造系统。”
在5月8日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电梯展览会上,日立电梯以“爱生活 Ai日立”为主题,全方位展示了日立世界最高速电梯技术、新一代TX自动扶梯、DFRS目的层预约系统、按需服务平台以及智能机器人EMIEW3等最新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分享日立通过大数据、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人们生活体验的场景应用、思考和探索。
保持中国领先地位
中国电梯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生产的电梯总量大概是80万台,全世界的总量为130万台,整个中国电梯的产销量占全世界差不多接近60%。
近些年来,日立电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取得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三大领域。首先,日立电梯会加强“两大两网”的营销网络建设;其次,会继续投入研发,开发新的产品。同时,还会加大对东南亚等地区的出口;第三,会继续加强在中国的服务事业,比如旧梯改造、旧楼加装以及维保服务等。
此外,贾宇辉介绍,今年日立电梯还会加强楼宇解决方案事业,“包含从电扶梯到智能安防、楼宇对讲等,这些都会纳入到我们的解决方案当中。”
对于未来日立电梯在中国的发展,贾宇辉认为,用“保持中国领先地位”来形容更为恰当。除了继续关注中国庞大的新梯市场体量外,日立电梯也在逐渐从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事业在我们公司的占比会越来越大,这个也符合整个电梯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全世界的电梯行业当中,它的利润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服务。中国现在也在强调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所以我们也是在不断向这方面进行转变。”
业内认为,一旦英特尔放弃14A,将对美国芯片制造业造成沉重打击。
六年来,589家公司上市,首发募资和再融资募资合计超1.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不断上升,六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超7000亿元;产业链的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不断扩大,苏沪粤上市公司数量稳居前三;二级市场整体估值在近两年多来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股价出现分化;并购重组一年新增110余单,金额超1400亿;指数化投资步入“快车道”,ETF规模超2500亿元;六年累计分红1768亿元,机构持仓占比超六成。
进行开放的创新合作正成为跨国药企的共识,这有助于提高研发效率。
文章指出,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
2024年,在业绩增长持续承压的大背景下,前100位企业仍在持续加码创新,平均研发费用达8.3亿元,同比增长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