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支在华年销售预期破十亿的重磅药物登陆医疗市场。
5月30日,吉利德科学公司(NASDAQ:GILD)宣布,可用于治疗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重磅新药丙通沙(索磷布韦400 mg /维帕他韦100 mg)正式获批上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批准丙通沙联合利巴韦林(RBV)可用于丙肝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成年患者。
“不出意外,吉三代(丙通沙业内简称)在中国的年销售可以达到几十亿人民币,因为按照在海外的定价,一个病人完全治愈至少需要十几万元的疗程,而在中国对应的丙肝患者有接近1000万。”一位医药业内人士对此表示。
在中国,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是第四大常见传染病,约有1000万人受到感染。其中,HCV 基因1、2、3和6型占全部病例的96%以上。在这个千万级庞大群体治疗诉求的背后,隐藏着中国一直以来治疗丙肝手段的单一和尴尬:在海外市场丙肝新药已经问世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抗病毒治疗方案仍是注射干扰素,这些药物副作用大,治疗效果有限。
但去年才刚刚宣布进入中国市场的吉利德,却就此打出了“天下再无丙肝”的口号。在海外市场,吉利德丙肝系列药物的上市,彻底改变了丙肝治疗的局面,将以往极长的治疗时间缩短到数周,并且以较低的副作用达到治愈丙肝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代价也相当昂贵。
此前吉利德公布上市的另一款丙肝药索华迪(索磷布韦)在华最终定价为19660元/瓶,销售规格为28片/瓶。按照每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来计算,则一个疗程的价格为58980元。而通常情况下,丙肝患者在两个疗程内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也就是说最终花费在10万元左右。但此次上市的“吉三代”尚未公布定价,第一财经记者就此询问是否有进入医保谈判的计划,吉利德方面也尚未回复。
仅凭这一款药物,这家年轻的生物医药公司成功跻身全球处方药十强俱乐部;而从排名二十到第九,吉利德只花了两年时间,靠的就是这款丙肝药物。第一款和第二款丙肝新药索华迪、Harvoni 在上市首年销售就破百亿,在 2014 年的为吉利德合计带来 124.1 亿美元的销售收入,2015 年这个数字变成了 191.4 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吉利德的丙肝系列药物曾给该公司带来巨大的商业成功,但在近两年,全球市场的HCV药物销售却开始下滑。
今年2月6日,吉利德公司公布了2017年第4季度以及2017全年的财报数据,数据显示,该公司2017年全年营收261亿美元,而2016年数据为304亿美元。其中,抗病毒领域HIV+HBV产品收入为142亿美元(2016年为129亿),HCV产品收入大幅下滑至91亿美元(2016年则为148亿美元)。
对于HCV药品的收入下滑,公司首席财务官Robin Washington在营收电话会议上表示,新的竞争和病人逐渐减少是导致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对于2018年,吉利德预计HCV领域的收入在35-40亿美元之间。
也正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尚未开拓的中国市场成为了吉利德挽救下滑业绩的“救命稻草”。吉利德的第一款丙肝新药索华迪去年 9 月下旬被 CFDA 批准上市,根据计划,吉利德期待在今后两年左右时间内,在中国上市 6 款新药,其中丙肝治疗领域 2 个,乙肝治疗领域 1 个,另外 2 个属于艾滋病治疗领域。
不过这一仗恐怕并不好打,包括复星医药、正大天晴在内,我国已经有三家药企获得了相类似的药物临床申请。
此前复星医药公告中提到,2015 年万邦生化医药、星泰医药就该新药用于治疗成人慢性丙肝(CHC)1 感染向CFDA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受理。该新药为复星医药及其控股子公司自主研发的化学药品,截至2017年6月,复星医药针对该新药已投入研发费用约480万元。
有市场观点认为,业绩增长的背后是阿迪达斯公司高层在过去两三年里推行中国本土化策略。
斯凯奇首席运营官David Weinberg表示,公司相信中国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机会,并将继续投资产品、营销和基础设施,以扩大和支持其在中国的业务。
何立峰表示,欢迎包括英伟达公司在内的更多美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在中国尽展产业优势和能力,进而在全球竞争中赢得先机。
南非学者认为,随着美国关税政策遭反制,中国进口的美国葡萄酒数量将会逐渐下降。与此同时,南非葡萄酒将有望在中国市场成为“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