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绿色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的市场越来越大,香港也想在其中分到一杯羹。香港金管局副总裁余伟文称,金管局一直重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主题的投资,更强调整个外汇基金应该都有ESG的元素存在,同时,香港也应该在相关市场中扮演好“桥梁”角色。而市场人士称,目前市场上绿色债券和可持续发展债券的市场反应都很热烈,比普通债券回报反而更好。
余伟文称,金管局一直很关注长期回报,这与ESG的投资主题非常契合。在过去几年,金管局投资基建项目比较多,而在基建项目投资中,以能源项目居多,如果能够参考ESG投资主题,那么对于金管局了解更多新趋势和机会都非常有利。比如在投资一个风力发电项目的整个过程中,金管局就学习了如何管控不同的风险,这对其整个基建板块的投资都有很积极的意义。
余伟文称,金管局还会寻找市场上有经验的投资人共同投资,比如在做某些项目时会有私募基金介入合作,共同参与项目投资,而在整个过程中,这些私募基金投资人对于基建和能源项目如何估值以及风险管理都非常专业,借鉴专业投资人的经验,也会让金管局得到合理的回报。
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刘慧娟称,外汇基金对于ESG投资元素的存在,不会有硬性规定,但是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相应的比重一定会增加。
而港铁财务总监许亮华用港铁发行绿色债券的实际经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实际上绿色债券的回报率只会比普通债券更好,由于大部分绿色债券的投资人都是非常优质的,所以回报率非常理想。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绿色债券确实供不应求。中国银行5月31日就成功在境外发行了可持续发展债券和绿色债券,涉及债券发行定价约14亿美元,其中可持续发展债券约占30亿港元。中国银行称,此次债券发行认购反应热烈,以港元计价的可持续发展债券最终有效订单达到45亿港元,是认购倍数的1.5倍,以美元计价的绿色债券最终有效订单17.5亿美元,为认购倍数1.75倍。
目前,内地和国际绿色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还没有完成接轨,余伟文认为,香港可以从中扮演重要的“桥梁”角色,香港目前是亚洲第三大债券发行市场,仅次于中国内地和韩国,2018年1月至5月,至少有13笔绿色债券在香港发行,金额超过50亿美元。发行人既有来自香港和内地的知名机构,也有多边投资机构和政策性银行。
而香港特区政府对于绿色债券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早前计划推出上限为1000亿港元的绿色债券发行计划。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李永诚称,这1000亿港元的债券发行计划非常有弹性,今年可能会率先推出,在第二年则会看准机会进行部署,1000亿港元是香港的长远发行目标,并不急于一时间全部发完。
美银美林亚洲ESG事务研究部负责人Sameer Chopra预计,亚洲未来五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将达到6000亿美元,这将为该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所需的投资提供部分支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2017年增加了1.4%,达到325亿吨,去年的增长是在经历了三年的持平排放后出现的。
美银美林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年度绿色债券发行量将达到550亿美元,日本和印度各自将达到150亿美元,澳大利亚和韩国分别将达100亿美元。亚洲未来三年和未来五年的累计发行量很可能分别达到2500亿美元和6000亿美元,预计中国将占到总发行量的近一半。
当前绿色金融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建立跨界的“共同语言”,让技术创新可量化、环境价值可衡量、长期风险可评估。
2025上海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开放日系列活动之“检验检测认证护航企业‘走出去’”专场活动由第一财经&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 ESG服务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活动围绕全球贸易规则重构背景下企业出海面临的检验检测认证挑战,通过政策解读、行业痛点剖析、解决方案分享与圆桌对话,为上海乃至全国企业搭建高效交流对接平台,助力企业“走出去”提质增效,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高质量跨越。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ESG服务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上海在推动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将为沪上乃至全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在全球化浪潮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融合的今天,中国企业出海已从“可选项”逐渐成为“必选项”。然而,如何真正在异国扎根,实现本土融合与长远共赢,仍是许多企业面临的现实挑战。
安永将继续始终秉承“建设更美好的商业世界”的愿景,与各方继续携手推动ESG的全球实践与创新发展。我们愿以专业服务为底,ESG为笔,书写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商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