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香港贸易发展局(下称“香港贸发局”)发布2018年第二季出口指数,该指数创下了7年以来的新高,多数中国香港地区出口商都很看好整体出口表现。不过,香港贸发局预计,接下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将是一个最主要的威胁,但风险仍属于可控范围内。
香港贸发局公布,2018年第二季出口指数由首季的49.4升至54.1,创29个季度以来最高水平,也是今年首次升至扩张领域,显示香港出口商看好短期出口表现。不过,由于中美经贸关系阴霾未散,出口商趋于保守,预计今年香港地区整体出口增长维持在6%的水平。
尽管整体指数有所上升,但主要行业的出口表现好坏不一。电子产品业和机械业的短期出口表现特别理想,两者的指数都录得自2013年初以来最高水平,分别达到55.2和54.9。与此同时,玩具业也保持了上两季的升势,明显处于扩张领域。而钟表业和珠宝业的指数,分别下跌至49和41.3,在第一季,这两个行业的指数分别为57和44.1,反映这两个行业在未来数月的出口表现可能会继续转弱。
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称,出口商对短期出口前景信心增强,虽然主要行业的出口表现不一,但出口商大多认为,主要海外市场的前景有所改善,预计香港短期出口表现可以维持目前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贸易价值指数(54.6)、采购指数(57.3)及就业指数(53.2)都在50的分水岭之上,进一步肯定整体出口信心呈改善趋势。
此外,欧盟信心指数自2011年以来首次重回扩张领域,由2018年第一季的49.1上升至第二季的54,较其他市场更高。中国内地排名第二,指数为53.8,达到29个季度以来最高水平。出口商对日本及美国的信心也有所回升。
香港贸发局经济师冯凯盈称,出口商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审慎乐观,约55.4%的受访者依然充满信心,认为贸易摩擦不会损害未来的出口前景,而认为将带来轻微负面影响的占35.8%,77.4%的受访者称,他们的出口表现至今未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受访出口商认为,如果没有发生贸易摩擦,其出口表现会更好。
关家明称,每年美国与中国经香港地区的贸易额达到450亿美元,而香港整体出口贸易额有1万亿美元,前者占比只有4.5%,即便出现极端情况,中美双边贸易全面停止,对香港地区的贸易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不过在计算影响的时候,可能不能只计算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量,也可能要计算一些在多地区生产的产品所受的影响,这样辐射范围也有可能会很大。
关家明称,从目前情况来看,情况应该不会恶化到这么极端的地步,预计短期内对香港整体贸易会产生1%至2%的影响,不过在香港整体出口水平向好的情况下,是可以消化这个影响的,未来香港贸发局会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冯凯盈称,尽管目前很多出口商还没有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但是目前对香港贸易构成最主要威胁的就是中美贸易摩擦,香港贸发局会维持2018年整体出口增长6%的预测。
数据显示,香港出口总值继2017年增长8%以后,今年前4个月保持升势,同比增加9.3%。在传统市场中,香港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都有强劲增长,对日本的出口增长略有放缓。冯凯盈称,随着世界经济全面稳定复苏,香港总出口在2017年强劲反弹,2018年前4个月也持续表现良好,成熟市场的私人消费和商业投资对增长继续起到了支持作用。
巴克莱称,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继续下跌至7.10~7.15以下,最多可能有1000亿美元被转换成人民币
中方有意愿也有能力与美方加强合作,帮助美国解决贸易失衡和制造业回流的关切。但这涉及美方对中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管制政策,以及美国对中国投资审查政策的检讨和调整。
建立中美常态化沟通机制的象征意义相对更重要。
本次会谈的核心可以总结为:豁免极度不合理的超高关税,暂停实施部分对等关税,以及标志着中美建立了常设沟通机制,后续一系列的谈判和拉锯还将持续。
中国政策应对:加紧落实存量,增量短期关注政策性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