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希望在北京占据一席之地的南方航空(600029),拟通过设立“新马甲”雄安航空提速京广双枢纽布局。
南方航空今晚公告称,拟在雄安新区设立中国南方航空雄安航空有限公司(下称“雄安航空”)。
出资百亿建雄安航空
南航透露,雄安航空拟以货币方式出资人民币 25 亿元、实物方式出资人民币 75 亿元(其中实物为股东拟注入公司的 飞机),分阶段出资共计人民币 100 亿元,在雄安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注册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奥威路北侧润福苑第 3 幢 2403 号房。
公告显示,雄安航空的业务范围包括提供国内、地区和国际定期及不定期航空客、货、 邮、行李运输服务;提供航空器维修服务;经营国内外航空公司的代 理业务;进行其他航空业务及相关业务,包括为该业务进行广告宣传; 工程管理与技术咨询;航材销售;旅游代理服务。
对于设立雄安航空的目的,南航表示有利于公司更好地建设和 运营北京枢纽,进一步推进广州—北京“双枢纽”战略布局。
不过,雄安航空的设立尚需行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的批准 ,南航表示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申请办理应有的经营许可,配备相应 人员,全力推动雄安航空的设立进度, 而由于公司货币及实物出资将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期投入,预计不会对南方航空的现金流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也不会对公司 2018 年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产生任何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南航旗下已经有一家北京分公司,2019年将进入北京新机场运营,而新设立的雄安航空预计主运营基地也在北京二机场,不过相比于分公司,子公司在航权时刻申请,相关补贴和土地分配上都更有优势。
广州—北京“双枢纽”提速
长久以来,商务客众多的北京市场,一直都是国内航空公司的必争之地,但主要是国航的大本营,其在北京市场的航班时刻和份额都有明显优势。
最近几年,南航,东航等也陆续获批在北京开设分公司,但受制于北京空域资源紧张和机场时刻紧缺的制约,很多航空公司无法取得理想的航班时刻和航权。
而在北京新机场的建设,让众多航空公司看到了曙光。据记者了解,在南航整体航线网络规划中,北京枢纽将逐步建成南航国际国内复合型航空中枢,与广州枢纽形成“双枢纽”战略布局。
而在不久之前,国航通过旗下负责公务机运营和托管的公务机公司北京航空申请拓展业务到国内航空客货运输,也在北京增加了一个新“马甲”,剑指的同样是北京新机场。
目前,国航还没有在北京新机场分到一杯羹。早在2016年由国务院批复的《关于北京新机场航空公司基地建设方案有关事项的通知》显示,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国航)等星空联盟成员保留在首都机场运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东航)、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南航)等天合联盟成员整体搬迁至北京新机场运营。
其中,东航、南航作为北京新机场主基地航空公司,分别按照承担北京新机场航空旅客业务量40%的目标进行基地建设,允许自建部分生产保障设施,东航、南航等迁出首都机场后,腾出的空间优先满足国航发展需求。
对于整体搬迁至北京新机场运行的主基地航空公司设置4年过渡期,其原有在首都机场的所有国际、国内及港澳台航线航班可全部平移至新机场,同时停止其在首都机场新增航线运营,并将在国际航权、航线航班资源分配、机场收费、首都机场原有资产处置、经营地面服务业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除了三大国有航空,通知还显示,河北航空公司、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海航旗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等非主基地航空公司按照“统一征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原则进驻北京新机场,生产保障设施由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统筹建设。
在此之后,文件中没有提及的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东海航空,奥凯航空也陆续与首都机场集团签署了相关协议,准备入住北京新机场,关于新机场的航权时刻分配原则也在讨论之中。
目前,南航已经披露到2025年在新机场投入250架飞机的计划,打造广州—北京“双枢纽”;东航也表示将投入150-200架大型宽体和窄体飞机,实现实北京,上海“双龙出海”,旗下低成本航空公司中联航也会整体搬迁到北京新机场;而此前在北京很难拿到时刻资源的海航旗下的首都航空,目前也在加紧推进与北京政府的增资洽谈。
全新北京航空和雄安航空的筹建和后续行动,或将进一步改变北京市场尤其是新机场的竞争格局。
从多家发布的半年业绩预告来看,国泰航空依然是最赚钱的中国航司。
来自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商的交付延迟,对全球的航空公司影响巨大。
截至7月31日12时,全市因灾死亡44人,失踪失联9人。其中,密云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死亡31人。失踪失联人员中,有4名是一线抢险救援的村干部。
合理确定产科服务价格水平,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适时调整相关医保支付政策。
字节跳动、拼多多、小米、理想汽车等多家企业纷纷宣布捐款捐物,驰援受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