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备案延期、监管围剿,网贷整治将清理掉三类企业

第一财经APP 2018-07-03 21:49:52

作者:杜川    责编:林洁琛

630大限已过,网贷备案延期已是板上钉钉。“无论是高返投机平台、庞氏自融骗局、合规进展较慢的平台等均是此次网贷行业洗牌中需要清理掉的企业。”李虹含表示。

630备案大限已过,网贷备案延期已是板上钉钉。

去年12月,《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明确规定,2018年6月底为网贷平台备案最后时间点,验收合格者将予以登记备案,不合格平台将被引导清退,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或被取缔。

自57号文发布以来,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逐月递减,累积停业爆雷、退出平台数量激增。与此同时,成交量也由2017年11月的2278.43亿元,下降为2018年6月的1757.23亿元,行业洗牌加速。“无论是高返投机平台、庞氏自融骗局、合规进展较慢的平台等均是此次网贷行业洗牌中需要清理掉的企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协创中心研究员李虹含表示。

6月爆雷多发

近半年来,网贷行业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激增,特别是今年6月,行业更是出现多起爆雷。

有关行业爆雷原因,李虹含认为,除部分平台非法集资,涉嫌自融外,有一些企业是因投资者情绪不稳,出现挤兑导致平台直接崩盘。另外,部分中小平台因无法承担压力,造成合规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因此选择直接清盘退出。

根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8年6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842家,相比5月底减少了30家。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网贷之家发布的网贷月报发现,自去年57号文发布以来,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逐月减少。

从成交量来看,行业成交量也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今年3月由于春节过后平台正常发标,成交量环比小幅上升;5月由于品牌加大宣传“518理财节”,投资奖励不断,成交量出现小幅上升,但是可以发现这两个月的成交量均小于近一年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仅6月一个月内,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66家,其中问题平台52家(提现困难49家、跑路3家),停业平台14家。6月新发现13家平台,均为历史上线的正常运营平台。新发现停业及问题平台21家,此外有2家平台在6月重新恢复发标。

截至2018年6月底,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4334家,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6176家(含停业及问题平台)。其中,6月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1757.23亿元,环比下降3.80%,同比下降28.42%。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越收越紧、备案延期的不确定性、平台整改合规成本高、投资人对行业失去信心等等,都是造成平台经营不下去的原因。

李虹含表示,投资人需要注意的是,不接受畸高利率产品,不做短期投机理财,重点选择业务稳定的纯中介平台才能更好避免遇见“爆雷平台”。

备案延期已成事实

早在2016年,监管部门就开始了网贷备案的专项整治活动。

2016年4月,国务院组织14个部委召开电视会议,决定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有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为期一年,截止2017年3月底;同年10月,国务院网站正式发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同日,原银监会发布《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17年1月底前完成。

2017年6月,备案工作宣布延期,时间为一年,将2018年6月底作为最后的期限接受监管验收;2017年12月,原银监会发布57号文,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此前,多位接近监管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网贷平台整改备案问题多、困难大,监管部门已确认推迟备案时间、放宽对备案的时间截点。但具体延期多久,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答复。

此前,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P2P必须定位于信息中介撮合的定位,当前市场上的P2P平台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去伪存精,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哪些是真正的P2P,哪些是假P2P,监管部门还需要观察分辨,再次佐证有关网贷备案延期的传闻。

“监管要求,P2P网贷备案应于6月底之前完成。目前虽未出台正式官方文件,但延期已成事实。”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

尹振涛认为,网贷行业备案延期主要有六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备案工作由各地金融办负责,各地细则不统一,操作时间短、难度大;二是,校园贷现金贷、银行存管白名单、互联网资管等新规密集出台,平台存量问题难消化;三是,仍有大量平台违规发展业务,金融风险化解需要时间;四是,网贷机构是全国开展业务,但在各地备案,存在政策和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五是,备案截止后,后续退出、清退政策不明朗,担心引发市场恐慌助涨风险;六是,从专项整治及风险摸排的情况看,近期风险事件不断,监管任重道远。

行业发展进入拐点

据悉,在此次备案确认延期前,部分网贷平台就已按照监管要求,提交了备案材料。但目前630大限已过,是否会出台全国性的统一备案标准、此前已提交的备案材料是否需要推翻重来,都成为业内关注重点。

虽然备案延期,统一监管政策迟迟未出,但监管力度却不断升级。6月,北京市金融整治办发布通知,再次要求辖区内机构数量及业务规模应“双降”,不得增长业务规模、不得新增不合规业务、存量违规业务必须压降、资金端门店必须逐步关停等。对于不整改或不按规定进行整改的网贷机构,将受到处罚,甚至予以取缔等措施。

由于监管对杠杆率以及费率的限制要求,网贷平台在压降规模的同时也形成资金抽离行业的现象。另外,通过利率、定价覆盖风险的模式不再,造成部分网贷平台的风控困局。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无论P2P还是消费金融,过去几年发展模式都是先做大再做强。如2014年成立,2015年打磨出一两款产品,2016~2017年广告营销,用激进的市场推广方法获客,客户基数做大后沉淀数据并打造自己的风控模型,此后转型做金融科技,再挖掘优质客户。这是过去增长的逻辑,但该路径已难以维系。”

他认为,消费金融行业正进入拐点阶段,受到杠杆率限制、费率限制、风控困局、流量困局四大制约因素影响。

例如,在流量限制上,整个互金行业都面临获客困局。一方面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获客转化率在下降,引流成本越来越贵,转化成有效客户的门槛也在大幅提升。

对于未来行业发展方向,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备案虽然延期,但平台仍要积极整改合规,不能心存侥幸,要抓紧清理不合规业务。

此前,监管多次提到金融业务需要持牌经营,从事金融业务的企业都需申请牌照。尹振涛认为,网贷行业的牌照管理仍是关键词。另外,科技赋能也是网贷行业、金融科技行业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薛洪言则表示,未来网贷平台经营方式上要做调整,消费金融机构仍要获客,但要转移获客渠道、挖掘价值客户。例如,在获客上尝试捆绑大流量,提供增值服务、消化获客成本,进行用户分层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