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响初创公司Sonos已经向纳斯达克递交IPO申请,融资1亿美元。不过根据机构预测,Sonos最终融资规模可能达到2.5亿美元。
今年营收将突破10亿美元
Sonos目前没有公布发行价格区间。IPO后,Sonos估值预计将达250亿美元至300亿美元。
在IPO材料中,Sonos披露了最新一个财年的收入情况以及今年的营收预期。在过去的一个财年中,Sonos净亏损1420万美元,营收达到了近10亿美元,这比2016财年9亿美元的收入和近4000万美元的亏损有了进步。
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半年内,Sonos收入就超过6.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8%。期间扭亏为盈,盈利超过1300万美元,亏损比去年同期收窄了14%。
Sonos于2002年在加州圣芭芭拉成立。近几年来,公司正在从一家传统的家庭音响品牌转型为一家做智能音响公司。去年,Sonos发布的新款智能音响Sonos One将亚马逊Alexa整合进产品,从而让几百万的Sonos拥有者通过语音来控制音乐,同时也能执行音乐以外的诸如点餐、玩游戏等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功能。这也将令Sonos成为谷歌、亚马逊和苹果等智能音响的竞争者。
Sonos预计用户平均每周在其平台上花费的时间约为70小时。截至今年3月底,Sonos已经拥有全球700万家庭的超过1900万台音响产品。在2017财年中,公司超过一半收入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市场。
Sonos的主要股东是著名PE机构KKR,KKR占股约26%,风投公司Index Venture和Sonos前CEO、联合创始人John MacFarlane各持股13%。 摩根士丹利、高盛和Allen & Co是Sonos的主要承销商。
Sonos的智能化转型也令人联想到“智能音响”这种新的产物对于传统行业的冲击,就如同当年智能手机的诞生对于数码相机行业的冲击一样。随着亚马逊Echo和谷歌Home的崛起,人们听音乐的体验也随之改变。如果传统音箱无法跟上这种趋势的变化,很容易就将沦为下一个“数码相机”。Sonos的竞争对手还包括传统音响品牌Bose,三星等。
Sonos前CEO John MacFarlane曾在博客中写道:“展望未来,我们主要依靠两大领域,其一是流媒体服务,其二是语音控制。前者我们已经非常领先,后者我们一度落后。”
Sonos现任CEO Patrick Spence正在带领公司向语音助理Alexa或者Siri靠拢。这位前黑莓高层在谈到人们听音乐的体验将发生何种改变时,他说道:“当亚马逊专注于让你买什么东西,而谷歌专注于让你进行搜索时,我们要让你找到正确的打开音乐的方式。有了语音控制,你决定听什么和让整个音乐充满房间所间隔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开拓美国以外市场
尽管目前Sonos仅接入亚马逊Alexa平台,不过它的目标是与所有的语音助理进行合作,比如今年Sonos就计划接入谷歌助手。Sonos的平台可以播放Spotify、Apple Music、Pandora和腾讯音乐等流媒体曲库。
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甚至苹果都已加入了智能家居领域的竞赛,以展示人工智能助理的实力。Canalys分析师Ishan Dutt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比之下,谷歌和亚马逊是‘更加严肃’的参与者。无论是苹果还是微软,在用户的应用场景方面很难超过谷歌和亚马逊。”
根据研究机构eMarketer的统计数据,亚马逊Echo目前占到美国智能音响市场的三分之二份额,谷歌约占比30%,而剩下的公司只能分享剩下的百分之几的份额,这也是Sonos这样的公司大力发展海外市场的原因。
Sonos早在8年前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已经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开设了体验店或者专卖店。根据公司去年的计划,Sonos今年将在中国10个城市拓展线下零售实体店。
另一方面,流媒体音乐在中国市场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伴随着语音助手和智能音响技术的提升,用户获取内容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音联网”时代已经开启。
Sonos设计副总裁Tad Toulis去年在圣芭芭拉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随着物联网趋势的发展,在设计中融入硬件和软件将成为产品的命脉。产品的体验过程从技术上来讲将变得更为复杂,但是我们希望用户在体验产品时的实际操作更加便捷,不用担心损坏了哪个按键,说错了什么话,也不必在意你到底是在使用Alexa还是Sonos的App或者是第三方的设备。整个体验应该是无形而流畅的。”
Toulis所描绘的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智能音响的本质就不应该是一件让人用起来觉得麻烦的东西。如果在科技巨头的竞争压力下,Sonos这类企业能够成功反击,将是对智能家居存在的必要性的最好证明。
在零售业务方面,亚马逊表示上半年并未受关税影响而出现客户需求下降或平均价格上涨。
在5月宣布裁员6000人后,微软在财报中表示,截至 6 月底的员工人数与去年同期相对持平。
能源板块领跑市场。
欧美二季度GDP表现如何,特朗普关税谈判“大限”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