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仅有个别外资银行拥有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B类主承销商资质。部分日资银行希望能取得该承销资格,并开展熊猫债承销。”7月18日,在上海市政府举办的集体采访活动上,上海银监局外资法人银行非现场处处长吴沁回答第一财经提问时表示,外资银行承销熊猫债有利于他们发挥境外客户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境外机构到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债券。
上海银监局自贸区业务处处长王卓怀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未来在政府债券承销过程中,外资银行可能有更多的参与空间。
4月27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可以依法开展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业务,无需获得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行政许可,应在开展业务后5个工作日内向监管机构报告。
上海银监局巡视员张光平表示,外资行积极融入本地市场,既符合外资银行的全球战略发展要求,又符合中国经济建设的需求。近年来,上海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合作逐步增强,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互惠共赢的局面。仅2017年一年,上海辖内外资法人银行与中资银行共计新开展合作项目13项,金额达895亿元,涉及银团贷款、债券承销与发行、资金托管等多个领域。
张光平表示,近日上海市对外公布了《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提出了100条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其中金融领域就有32条,凸显了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在这一有利的大环境下,外资银行纷纷表示对中国金融市场和政策环境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并将充分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拓展业务,调动母行和自身的资源,发挥专业优势,深度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共同构建更加开放、互利共赢的金融市场环境。
他介绍称,截至2018年6月末,上海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上海银行业整体5.5%的增速。另外,上海外资银行占上海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为10.2%,自2017年10月以来持续保持占比10%以上,这远高于在华外资银行占全国银行业资产不到2%的占比,体现出外资银行在上海银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对全国外资银行也有先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