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淮海路110周年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人民网 2010-10-18 16:37:00

责编:群硕系统

1900年这条路辟筑时,初名“西江路”。之后它又被叫过“宝昌路”、“霞飞路”、“泰山路”和“林森路”……直到解放后被命名为“淮海中路”。这条街市走过整整100个年头,却愈发显得风姿绰约。今天,只要我们的目光在淮海路上稍作停留,便能感受到百年来在这条街上不曾间断的,历史与现在、现在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对话的结果,是使淮海路华洋共处、中西文化交融,拥有了更加隽永的魅力。

1900年这条路辟筑时,初名“西江路”。之后它又被叫过“宝昌路”、“霞飞路”、“泰山路”和“林森路”……直到解放后被命名为“淮海中路”。这条街市走过整整100个年头,却愈发显得风姿绰约。今天,只要我们的目光在淮海路上稍作停留,便能感受到百年来在这条街上不曾间断的,历史与现在、现在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对话的结果,是使淮海路华洋共处、中西文化交融,拥有了更加隽永的魅力。

老建筑里走出新商业

淮海路的魅力首先来自于两旁异国风情浓郁的老建筑。作为一条当年的法租界公董局修筑的街道,淮海路诞生的那天,就决定了其多元的文化构成。淮海路路边店铺的橱窗,一直被认为是发布时尚信息的窗口。这里曾经出现过上海第一条小裤管裤子、第一件花衬衫、第一双尖头皮鞋、第一个波浪式发型和第一张婚纱照。第一届上海流行色发布也选择在这里进行……100年的历史,都浓缩在这些老建筑的一砖一瓦中:“新光”依然熙熙攘攘,“红房子”的西式菜肴也照样引领着上海的西餐潮流--老的店铺、新的经营者;老的品牌、新的经营方式。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正是淮海路商业形态的精髓和最吸引人的地方所在。卢湾区区委书记张学兵如是说:“商业活动实际上并不完全是物化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支撑商业活动的首先是文化意义上的融合和交流。现在来看淮海路,它的繁荣,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依附于它能否持续保持一种能融合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优势。”

CBD写进“淮海路字典”

1985年前的淮海路,总商业面积仅2.8万平方米。15年后的今天,光淮海路东段的商业与商务面积就达80万平方米,相当于增加了28条淮海路。至此,淮海路历史与现代对话的“字典”里新增了一个词汇:中心商务区(CBD)。淮海路上11栋甲级写字楼中的9栋集中在东段,占到了淮海路沿线商务写字楼供应量的88%。这里的腾飞,始于90年代初上海地铁一号线的建设。地铁建成后,由于这个区段内有地铁黄陂南路站、且距市中心人民广场、成都路高架都很近,使得淮海路东段炙手可热。十年间,十几幢高级商务楼在这里勾勒出上海新中心商务区的大致轮廓:中环广场、瑞安广场、香港广场、上海广场……淮海路沿线写字楼的平均租金,目前是上海各区域最高的。

世界文化走进淮海路

有这么一种说法:“外地朋友到淮海路来看上海,外国客人到淮海路来看中国,上海人到淮海路来体验和感受现代化和国际化。”淮海路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世界各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在这里相遇。根据戴德梁行的一份调查报告,淮海路沿线甲级写字楼的租客不仅来自内地,还有来自香港、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瑞士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公司。IBM、杜邦、宝洁、拜耳等世界500强的大企业纷纷在这里落户,赛博数码广场、摩托罗拉通讯概念店等众多崭新的商业形态在这里展示和交锋。淮海路11栋甲级写字楼的租客中占43%的国内公司,也在淮海路上与国外同行不断进行着竞争和相互学习。自华亭伊势丹率先入驻淮海路以来,美美百货、巴黎春天、百盛购物中心、连卡佛百货等相继开出,使淮海路商业顿增国际化色彩。与此同时,古今内衣、红星眼镜、黄山茶叶、金龙呢绒……这些“老字号”与现代化的大百货互相呼应,形成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商业文化。卢湾区区长张载养这样描述未来的淮海路:具有发达的商务商贸功能、时尚休闲服务功能和一流的现代居住功能。“淮海路应该不仅是万商云集之地,也应该成为万商的居住之地、休闲消费之地。”如果说从传统的商业街到多功能的商业街区,是改革开放后淮海路的第一次飞跃;那么从多功能的商业街区到综合功能优势明显的商务商贸区域,就是淮海路的第二次飞跃。这后一次飞跃不仅是量的扩充,更是质的升华。现在与未来的对话,正在淮海路上进行。这次对话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

紧靠淮海路有一“新天地”,外看是最典型的石库门,走进一看却是最现代化的时尚布置。这个地方的宣传词与百年淮海路的发展历程不谋而合--“昨天、今天,相会在明天!”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