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历史数据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梅婷的话剧梦

第一财经日报 2010-11-24 13:12:00

责编:群硕系统

《天堂隔壁是疯人院》里,梅婷要饰演两个台词量巨大、肢体表演很夸张的角色。

整个2010年,梅婷没有接拍一部影视剧。她没有消失,而是藏身于一个个漆黑的剧场,面向观众,以亢奋的状态演绎一夜又一夜的悲欢离合。

“演话剧很过瘾。”这是梅婷最常说的一句话。今年9月,她主演的话剧《我爱桃花》在全国巡演之后,在北大讲堂的收官之作获得满堂喝彩;时隔3个月,梅婷加盟话剧《天堂隔壁是疯人院》,该剧从12月7日起将在上海大剧院连演5场;明年6月,新的话剧又已排上日程表——毫无疑问,舞台成了梅婷生活与工作的重心。

在《天堂隔壁是疯人院》里,梅婷一人饰演两个角色:一个是患有狂躁症的周文天,一个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咪咪。看看她在剧中的形象,不免让人倒吸一口气——金发、头戴猫耳、身披翅膀,神情诡异;或是穿着病号服,梳着两根辫子,孤僻胆怯,满脸泪花。

拥有6部电影、34部电视剧作品的梅婷,一向给观众清新文静的印象。但在话剧舞台上,从《我爱桃花》中风骚泼辣的英子到《天堂隔壁是疯人院》中癫狂的精神病人,她一次次颠覆着自己。这两天,《天堂隔壁是疯人院》正在紧张排练中,每天排练到深夜的梅婷说自己“很崩溃,也很过瘾”。

探班新戏时,剧组刚吃过晚饭。梅婷身着一袭黑色毛衣,步出排练大厅,轻快地走到记者身边,微笑着递来两只香蕉,代替了初次见面的寒暄。一旁,导演尹铸胜向她大手一挥,高声说了句:“去吧,7点。”晚上7点,是她排练再次开始的时间,也是采访结束的时间。

十年话剧梦

对梅婷来说,演话剧的“过瘾”并不是出于对以往形象的颠覆,而是缘于自己一直以来对戏剧的钟爱。

“话剧与影视剧的表现形式不同,在话剧舞台上,整个戏都是依靠演员在把握,从头到尾一气呵成,不会有人打断。同时,观众的反馈、对手演员的反应能让每一次登台都有变化。”话剧创作的连贯、集中是梅婷喜欢舞台的理由,“相比之下,影视剧实际是对着机器在拍,演员时常被打断和摆布,自主性不那么强。我并不是为了体验从前没有尝试的角色去演话剧。只是要自己能够把握戏的节奏,不论是扮演疯子还是淑女,我都会很乐于去演。”

其实,梅婷对舞台的眷恋很早便已萌生。自幼学习舞蹈的她,14岁进入南京前线歌舞团,学生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舞台上度过。“对舞台,我有一种迷恋和热爱。只要站上舞台,无论是舞蹈还是话剧,都很享受。”

1996年进入中央戏剧学院的梅婷,在大学三年级时就曾与孟京辉合作话剧《盗版浮士德》。首次在舞台上担当重要角色的经历,梅婷至今难忘:“那年我和陈建斌一起演戏,当时就觉得他演得太好了,在舞台上属于特别有魅力的那种。我们是在小剧场演出,与观众距离很近,我能够时刻感受到观众的反馈,表演也更自然和生活化一些。”

因为对舞台的热爱,也因为身边有同学做着话剧演员,梅婷始终关注着话剧,“一直希望能有一个好的角色让我在舞台上好好释放。”但毕业之后,梅婷面对的是不间断的影视剧邀约。对于话剧的梦想,一搁十年。

十年里,梅婷参演了40部电影和电视剧,奠定了知名度。但那种身不由己的状态始终让梅婷疑惑:“感觉自己陷入一种惯性,停不下来。”

直到有一次,梅婷因病被迫中止影视剧拍摄。恰巧那时,导演何念跟她一起看了一部“金牌编剧”邹静之的话剧处女作《我爱桃花》,两人在台下看得十分愉悦,眼神一交流,决定合作排这出戏。当《我爱桃花》滋生出第六个明星版本时,也意味着,梅婷埋藏在心里的舞台梦就此激活。

置身疯癫

初返舞台时,梅婷很不适应。嗓门小,身段僵,念着台词会突然停顿,“还以为是面对摄像机,习惯性停下来。”

跟她一同主演《我爱桃花》的尹铸胜,曾凭借《商鞅》囊括过国内所有戏剧表演奖项,梅婷在训练的3个月中不断向尹铸胜讨教,学会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上台就要学会忘记一切。”

在《我爱桃花》演出之间,梅婷特地给自己时间休息调整,跑到德国去观摩话剧节,边看戏边思考如何将别人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表演中。“看着德国演员在台上表演,我马上会想,如果是自己应该怎么演。”一段时间的空白,加上冷静的思考,让梅婷感觉自己“经历了一个酝酿的过程,整个人清醒很多。”果然,舞台上的梅婷越到后来愈见松弛自如。在北大讲堂结束了《我爱桃花》的第二轮演出后,梅婷完全适应了舞台,而此时,话剧对她的吸引力也达到了峰值。

《我爱桃花》收官后不到3个月,梅婷又全身心投入到话剧《天堂隔壁是疯人院》的创作。“排练时间很紧,我几乎每天都不下台。”让梅婷更觉得有挑战性的是:“这部戏很累,因为要演的是疯子,她们的逻辑与正常人是不一样的,我要时时想着怎么把他们的荒诞表现出来。”

《天堂隔壁是疯人院》里,梅婷要饰演两个台词量巨大、肢体表演很夸张的角色,如何体味这两个或悲或喜或狂的角色,其诀窍,就是将自己置身剧中人的癫狂思维中。“正常人思维中的不正常,在精神病人的逻辑里是很正常的。”梅婷说,“其实,很多正常人也会有癫狂的状态。一旦了解他们的动机,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想,就能理解这些古怪的行为。”思考每一个动作时,梅婷都会追问自己,这样的表现是否合理,“当你真正理解这个角色时,会有一种安全感,许多不敢想象的夸张动作也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排练期间,剧组请来精神科的医生为演员们讲解精神病人的病症,梅婷自己又找来《飞越疯人院》、《我是山姆》等电影揣摩,寻找感觉,甚至《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一书也被她用来“训练”自己追根溯源的能力。

“在话剧舞台上,好的表演太重要了,看优秀的演员在台上演出,那真是一种享受。”对于话剧,梅婷喜欢那些能够带给人精神慰藉、充满人情味的戏。在她看来,一台好剧,首要的是演员的扎实表演,其次才是剧情和舞台形式。

在《天堂隔壁是疯人院》中,梅婷与尹铸胜二度合作,不同的是,尹铸胜此次是演而优则导。“《我爱桃花》的排练,可以说他是手把手、一点一点把我教出来的。这次合作,他的角色变成了导演,审视我的表演的角度从戏内转到了戏外,我的缺点和毛病他也看得更清楚。”梅婷说,自己的每一天都处于兴奋与压力中,借着疯人疯话,她又将在舞台上纵横恣肆。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