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东北部的克虏伯国家公园世界闻名,在这个野生动物聚集的区域内,你不仅可以看到狮子、大象、长颈鹿在林中悠闲地穿行,还可以看到被围栏围起的一辆辆巨型卡车和采矿设备。
每天清晨,一群大象会伴随着隆隆的采矿声从围栏边走过,这时候蓝天依旧蔚蓝,空气依旧清新。
被围栏所包围的,是南非唯一一家生产精铜的企业帕拉博拉矿业公司(Palabora)所在地,全球矿业巨头力拓拥有这家公司57.7%的股权。
将采矿场、冶炼厂设在野生动物栖息生存的区域,无论对当地政府还是采矿商来说,都将是极大的风险和考验,然而,从公司50多年前成立到现在,动物们依然与矿工们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这正是一家全球性矿业公司践行可持续性开矿的最好诠释。
其实对于在世界各地正在开采铁铜铝镍等各种各样矿山的力拓来说,对每一个矿山的要求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必须对开采之前、开采期间及开采后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制定计划并解决所有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开采前:一度评估十年
帕拉博拉矿的例子其实并不特殊,力拓所开采的很多矿山,都位于生态环境脆弱,但又资源储量丰富的区域,这就要求企业从开采前的勘探阶段,就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力拓南非地区勘探经理Keith Sims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对力拓来说,寻找可以开采的矿山资源,必须满足苛刻的条件,包括“规模大,寿命长,成本有竞争力”——力拓将这样的资源称之为“一级资源”。每年,力拓的目标就是要找到一个可以开采的属于“一级资源”的矿山,而这样的矿山可能要勘探 1000个资源才能找到一个。
现在,力拓在全球有250多个地质专家在30多个国家进行勘探工作,非洲就是其重要的勘探地区。虽然目前公司在非洲的矿山收益只占全球的4%,但在非洲投入的勘探资金却占到了全球的16%。
与一般的矿山企业不同,力拓的勘探部门除了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找到“一级资源”的矿山,还要同时考虑在当地开矿的环境保护和社区存在的潜在问题。
“找到一级资源后,还要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同时对当地环境,动植物的现有状况进行评估,并与当地的社区进行洽谈,参与我们的决策,至少要确保能将勘探开采后对环境的破坏恢复到跟之前一样的水平。” Keith Sims说,“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了,我们才会把这样的一级资源交给公司的产品集团进行进一步的开采。”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力拓曾在马达加斯加发现了一处符合其“一级资源”要求的矿产资源,但当地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也是位于国家公园附近。为此,力拓在开采前就对各方面的环境影响等评估了十年,包括植物可以移植到哪里,生物多样性如何保证等。而当一切问题似乎都可以确保万无一失的时候,力拓又发现当地河流中晚上会出现一种发光的生物,于是又果断地推迟了开工,继续研究开矿是否会对这种生物的生存造成影响。
力拓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勘探阶段就对环境等影响进行评估,有的是当地政府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不过也是力拓公司自身的规定,因为很多当地政府的监测指标,还没有力拓公司本身规定的严格。
开采中:环境监测细致入微
除了在勘探阶段就注意环境评估,进入开采阶段,力拓对环境关注上的投入依然不菲。
在帕拉博拉矿业这家约有2000人的公司中,就有五个全职的环境顾问,每个部门的总监也都有一部分职责是确保环境与安全。
当然,在野生动物聚居区开矿,首先要重视的就是空气和水源不能被污染。为此,帕拉博拉矿业公司设立了一套非常严格的监测体系,定期会对进出矿区的水、空气、土壤,甚至是动物的排泄物进行监测,以防有什么异常出现。
帕拉博拉矿业公司负责矿山运营的总经理Dawid Pretorius就告诉本报记者,在帕拉博拉矿区共有四个检查站,每十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每一年都会对空气质量等进行取样,目前是为了消除短期排放高污染的发生。
此外,由于铜冶炼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含酸气体,帕拉博拉矿业公司会将这些气体全部收集后制成硫酸,并对选矿厂所有用过的水进行回收,选矿后剩下的废石,也会选择非常安全的位置存放,这些都是为了确保地下水源不会受到污染。
“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矿区所在的地下水系并不是很复杂,这也得益于勘探阶段的有效评估,我们曾邀请一家加拿大的公司来这里进行评估,发现无论是开采还是冶炼或是选矿环节,对地下水系的影响都很有限。” Dawid Pretorius说。
而对于力拓运营的位于纳米比亚沙漠中的罗辛铀矿(Rossing),由于开采和加工的是具有高度辐射性的铀产品,保证各个环节的万无一失就更加重要。
在罗辛铀矿氧化铀高度集中的生产区,都安装了遥控摄像头,并聘请了专业安保公司进行监管,要进入生产区还需要进行指纹识别和刷门禁卡,以将无权进入生产区的人员阻隔在外。
罗辛铀矿的经理 Ralf Schommarz告诉本报记者,为了保证矿区工人的安全,进入生产区的工人都会换上白色的生产服,衣服胸前还有检测辐射度的测试计,此外,所有定期工和合同工都会定期到当地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以确保身体健康。
开采后:完善复垦&尾矿再提炼
除了在开采过程中注意环境的保护,一座矿山在开采完毕后对土地造成的损害,可能更让人担心。
在我国,据测算,目前因采矿破坏的土地面积达400多万公顷,最近几年损毁的土地面积仍在以每年2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其中70%被破坏的土地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多数还是土地质量很好的基本农田。
而从1989年我国的《土地复垦规定》出台以来,虽然建立了土地复垦制度,但复垦工作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不少企业缺乏责任意识,复垦资金不落实,管理监督也不到位。
不过,这样的情况在南非是不允许的。在非洲南部,采矿商在递交采矿申请时,就需要递交包括毕矿时的复垦方案,并拿出收入的一部分作为复垦基金。政府还会与企业商讨恢复土地的程度,至少也要恢复到开采之前的样子。
比如力拓在南非负责运营的理查德湾矿(Richards Bay Minerals),就是与当地的林业局商议,三分之一的土地要恢复到原来的树种,三分之二的土地要种植上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事实上,理查德湾矿的土地复垦计划,在全球的矿业领域都可以算是广为人知了,公司的复垦计划甚至细化到复垦的土壤有多厚,以及复垦时使用什么废料。
驱车开进理查德湾矿区就可以发现,一块区域还在轰隆隆地开采着钛矿,没过几千米的另一块区域已经是绿树成荫。
“我们有非常完善的复垦计划,在需要开矿的区域,我们会砍掉矿区以外20米的森林,但会把地表一米深的土壤保留在固定的地方,因为这些土壤是富含营养成分的,在采矿完成的矿坝需要复垦时,这些土壤就可以发挥作用。”理查德湾矿业公司首席运营官Themba Mkhwanazi告诉本报记者,“理查德湾矿区被分为多个区域,每开采完一个区域,我们就会立刻种上树苗,而不是等到全部毕矿时才去处理。”
当然,对理查德湾矿业公司来说,复垦的成本也是巨大的,因为在理查德湾矿山的开采中,其实只有3%的重金属被提炼出来可以进行出售,剩下的97%都要作为尾矿被丢弃处理。这几年,理查德湾矿业公司决定改变这样的状况,希望将被抛弃的尾矿再度“变废为宝”。
在理查德湾矿山的一处开采区域旁,几个全新的建筑正在兴建,它们就是即将要投产的尾矿处理车间。车间投产后,原矿运送到选矿厂选出产品后剩下的中低品位矿,就会同堆场上的尾矿一起送入处理车间进行提取。
理查德湾矿业公司的经理Cameron Mcrae告诉本报记者,尾矿处理车间项目已经建设了两年多,总投资达12亿兰特(相当于12亿元人民币),虽然投资巨大,但它们可以对原来无法使用的低品位矿进行再处理,也就相当于延长了矿山的寿命。“此前公司预计理查德湾矿在2016年就要开采完了,现在就可以延长到2042年。”
据记者了解,力拓在世界各地的很多矿山,都在研究找到最适合的工艺技术,尽可能提取出最大程度的矿物,比如位于克虏伯国家公园附近的帕拉博拉矿,以前就只能提炼铜,如今则可以从一些尾矿中提取磁铁矿。
世界主要矿业公司可持续发展事例
淡水河谷
淡水河谷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方略 —— 可持续的经营生产,促进当地发展并在全球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
2005年到2009年期间,淡水河谷在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投资达29亿美元,增加了将近400%。
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是淡水河谷在经营生产中持续重点关注的领域,公司不断探寻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力求在减少环境影响的同时,提高能效和生产力。
2010年4月,淡水河谷宣布今年将重点投资开发重载铁路及港口方面的创新技术,其中包括巴西首台利用远程控制以及“动力助推器”来操控机车的设备,这种设备应用于矿车的附加引擎,有助于爬上陡坡。
3月,淡水河谷向外宣布,公司已经开发了一种利用矿井自有湿气进行选矿的新型技术,占公司铁矿石年产量36%的卡拉加斯州(Carajás)地区运用该技术后大大减少了各矿井的用水量。该技术不但可以减少相当于一座拥有43万居民的城市的用水量(1970万吨/年),每年还可节省超过18000兆瓦的电能,而且无需建设存在环境影响的尾矿坝。
必和必拓
公司的目标同样是寻找储量大、成本低、矿山寿命长的资源,公司进行一个矿山的研究规划一般会提前5~10年,因为需要花大量精力找到低成本的资产。比如说对于在这一地区看似简单的打很多眼的勘探活动,必和必拓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有明显的矿带,必须找到世界一流的资源量,而不是储量小的资产。
每年必和必拓还会对上一年的勘探成果进行评估,以确定明年优先考虑的资金分配。而确定开发项目后的程序就更加复杂。从勘探完成到设计方案、政府审批到投入生产至少要7年时间。
在必和必拓看来,技术创新是其业务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比如黑德兰港属于潮港,以前要靠涨潮才能出船,公司就发明了一种新技术——海底计时测量系统,可以准确测出水深和潮高,这样每年就可以多装船1000万吨左右的铁矿石。
公司使用的火车的每节车厢也都拥有一个编号,便于进行远程超声波测试及时查出问题,比如车轮坏了,仪器就会发出黄色警告,火车就会自动刹车,以保证不会因为运输问题而停产。另外,火车的每个部件都有记录数据库,工程师会经常将现有数据与历史数据对照,修过几次,何时买的,以保证及时提前更换潜在老化的部件。
美铝公司
美国铝业公司连续八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其财务、环境和社会影响的结果。
2009年的报告概述了公司关于其产品、资源和行动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状况,其中包括美铝全球分点74%工作日事故零损失,41%零伤亡记录。2009年的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继续削减,比 1990年水平减少了44%。
此外,美铝公司还制定新的时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到2020年将总的二氧化碳当量减少20%,到 2030年减少30%。到2020年主要业务能源强度减少10%,2030年减少15%。到2020年平均新鲜水使用强度减少10%,2030年减少 25%等。
矿山安全:预案和沟通同样重要
装备和设施的完善只是确保安全的基础保障,要避免事故发生,更重要的则是与员工的沟通,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提高安全意识的活动和行为中来。
“智利矿难时,我们也派了专家去支援,对矿山尤其是地下矿来说,平时做好安全防护和预案非常重要。”
说这话的是力拓帕拉博拉矿业公司负责矿山运营的总经理Dawid Pretorius,与智利发生矿难的矿山一样,帕拉博拉矿也是开采铜矿,并且目前已经在进行地下开采,不过,由于在矿山开采的各个流程都做了细致的安全预案,帕拉博拉矿目前的安全记录可以在力拓全球大大小小的矿山中排列前四位。
在进入帕拉博拉矿的地下矿井之前,就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等着你。首先要在一个装有多个电脑的房间中浏览安全须知,内容包括进入矿区的各种注意事项,甚至包括多大的车能够进入矿区。
浏览完毕后,你还需要回答电脑上关于安全介绍中提及的问题,全部答对后,打印机会自动打印出一个“准入证”,它就是你进入矿井的证件。
不要以为这样就可以下矿井了,进入矿区后,帕拉博拉矿会有专门人员为第一次下矿井的人员进行半小时的安全培训,手把手地教你戴上各种安全装备,并详细描述逃生路线图。
每一个下矿井的人,要配戴的装备还真不轻,其中就包括一个“逃生盒”,逃生盒中除了有氧气,还有一个烟尘探测器,在矿井发生火灾或者烟尘密度过大时就会报警。而帽子上的矿灯除了可以照明,还有定位功能,戴上帽子,矿山的中控室就可以定位到你在哪里。
帕拉博拉矿的矿井也是经过了严密合理设计的,矿井两边共有两个竖井可以用来进出,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一个井发生问题,另一个井还可以用来逃生。矿井下面还设有“逃生避难所”,任何位置到逃生所都只要五分钟。逃生所的房间内有新鲜的空气,完备的生活设施,通讯也不会间断,随时可以与外面进行联络。
不过Dawid Pretorius也告诉本报记者,装备和设施的完善只是确保安全的基础保障,要避免事故发生,更重要的则是与员工的沟通,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提高安全意识的活动和行为中来。
尽管公司并没有严格规定总经理一定要下矿井,但每周Dawid Pretorius都会有至少三天到井下工作,与一线工人在一起,更多地了解一线工人的需求。
“当我下矿山后,我关注的主要不是跟生产有关的东西,督促生产或者检查生产状况可以由当班经理完成,我的工作就是要观看员工和团队到底工作情况怎么样,并且尽量认识他们所有团队的员工,找机会跟他们聊天谈心,知道他们的一些需求,才能够确保他们更安全地去工作。” Dawid Pretorius说,“只有形成互相依赖型的安全文化,同事之间互相提醒,互相帮助,才能够更好地践行安全,这比依赖现有体系和流程的客观保障更重要。”
最新出版的《墓地中的军营:越南的军事化景观》是一本独辟蹊径的“军事环境史”著作,研究越战对越南本土环境持续至今的影响。
列万廷提出了基因、有机体、环境“三重螺旋”的概念,强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生态修复方案要与开采方案、采矿用地安排、开采设计以及安全设施设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措施紧密衔接。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预计不超过2年,行业竞争将回归较良性的环境
我国学龄前儿童体脂率最高的地区为黑龙江省、辽宁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脂率最低的地区为海南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