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内不会有二胎政策松动,但是会处于模糊期。”全国政协委员、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林用三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表示。
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不久前介绍,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
一些全国人大代表认为,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产生大量的“421”家庭,一对夫妇赡养4位老人,再过十多年后还将出现许多的“8421”家庭,一对夫妇要赡养上面的父母、祖父母共12人,因此,老年人居家养老势必会越来越困难,社会养老作为居家养老的重要补充,应及时谋划和深化社会养老事业发展。
“近期一系列关于是否要延后退休年龄的讨论,背后都是养老金制度的问题。”林用三告诉记者。
3月7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团小组会上,针对媒体提出的“黑龙江可能入选5个二胎试点省份”传闻,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继纯回应称,自己在得知这个传闻后,曾专门向有关部门打听,得到的答复是:“国家在考虑之中,黑龙江有条件,但没有最后定。”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郑功成近日则表示,中国的人口政策已到了一个必须认真研究、审慎调整的新阶段。
郑功成说,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虽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但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以及“少子高龄化”现象的加剧、空巢家庭的大幅度增加,需要对30年前确立的单纯强调控制人口数量的计划生育政策加以调整。
“因此,我个人赞成逐渐放松计划生育政策。”郑功成举例说,比如在全国普遍实行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可以生育两胎的政策。在此基础上,让一方是独生子女、一方是非独生子女的家庭也能够生育两胎。再经过一段时期让所有的人都可以生育两胎,最终实现人口的均衡增长,也许是一个理性的方案。
针对这个问题,林用三告诉记者,近期不会改变人口政策,不会出台二胎的明确政策,现阶段会处于政策模糊期。
(实习记者 孟李洋 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应对中国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解决方案,推动了养老产业的智能化和多元化发展。
陪伴一个老人、治好一个病人的价值,并不能简单地和机器人所替代的人力、物力成本画等号。
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产业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用好区域性股权市场,为非上市养老产业企业非公开发行、转让证券提供服务。
“质量增信”成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质量强链中的关键策略,将质量提升与企业信誉建设紧密结合。
当不同来源的养老服务人才入市后,拥有不同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历、职业技能证书的院校学生、社会就业人士进入就业市场,谁更受用人单位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