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A股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红追不上净利:股利支付率连续三年下降

第一财经日报 2011-05-14 09:04:00

责编:群硕系统

董登新指出,上市公司分红应该注重持续性,“铁公鸡”和一时的“分红王”都是不可取的。

香港一位对冲基金经理曾向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讲述了香港一些普通投资者的一种价值投资方式,那就是定投恒生银行(00011.HK),且不论股价的涨跌,恒生银行十年如一日定期分红让股民有了长线投资的信心。

“相比之下,A股上市公司分红显得很随意,A股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分红中获得的收益低,这也导致投资者更倾向于投机。”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说。

2010年A股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可圈可点,分红方案也尤为喜人,甚至出现了一些极为“慷慨”的分红方案,但董登新同时指出,上市公司分红应该注重持续性,“铁公鸡”和一时的“分红王”都是不可取的。

上市公司派现5000亿元:红利涨幅追不上利润涨幅

在2010年年报中,A股共有1374家上市公司提出了分红送转方案。海普瑞(002399.SZ)和中瑞思创(300078.SZ)每股分红送转分别为转1派2元和转1.5派1.5元,成为2010年年报中分红最为慷慨的上市公司。

Wind 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共有1313家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分红总额达到4996.45亿元,相比2009年3885.68亿元的分红总额增加了 28.58%。但与此同时,A股全部上市公司2010年共实现净利润1.66万亿元,比2009年的1.19万亿元增加了39.08%。可见,即便上市公司分红总额有所上升,但比起净利润的涨幅,上市公司分红的步伐仍有所落后。

从近3年的数据看,A股上市公司整体利润稳步增长,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每年分红总额的数字也逐步增加,但从股利支付率的指标看,A股上市公司近三年的股利支付率则出现了逐年小幅下降的趋势。

股利支付率是指净收益中股利所占的比重,它反映的正是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和股利支付能力。2010年A股上市公司总的股利支付率为30.16%,而2009年该数据为35.81%,2008年为41.66%。

“从近年来的情况看,上市公司已经逐渐重视分红这一回报股东的方式,但是由于国内上市公司的盈利还不稳定,因此目前上市公司分红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多上市公司还没有能力进行稳定持续的分红。”董登新说。

虽然近三年来上市公司整体股利支付率有下降趋势,但一位公募基金经理也指出,去年上市公司分红总额超过净利润三成,从这一比例看2010年的分红方案已经很不错了。

公用事业股利支付率最高,房地产最“小气”

在23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从2010年度分红总额来看,金融服务业最为慷慨,以2408.19亿元分红总额位居行业分红额度首位。采掘和化工业则紧随其后,以909.94亿元和252.72亿元的分红总额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分红总额靠前的三大行业同样也是2010年最赚钱的行业,其中金融服务业2010年实现全行业净利润7744.69亿元,采掘和化工行业分别实现净利润2207.12亿元和1002.78亿元。

但从股利支付率这一指标看,三大行业中除了采掘行业以41.23%的股利支付率仍然稳居申万23个一级行业前三名的位置之外,金融服务和化工行业的股利支付率并不高,其中化工业的股利支付率为25.20%,位居所有行业第16位,金融服务业的股利支付率则为31.09%,位居第十位。公用事业和电子元器件两大行业则以43.98%和41.83%的股利支付率位居行业前两名。

而最“小气”的行业则莫过于房地产和建筑建材了,这两个行业2010年净利润都位居行业利润前10名,但两者的股利支付率都不足20%。

一直看好银行股的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就表示,看好银行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股的分红能力,持续稳定的分红能力让银行股在当前的价位极具吸引力。

“银行股的分红水平还算过得去。”董登新说,但一个问题是,国内银行再融资的需求太大,几乎可以称之为“饥渴症”,分红不久又会通过再融资把钱拿回去,这就使得银行股的股价增值空间有限。

同时,董登新指出,监管层对分红问题的一些规定,如2008年8月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中规定,上市公司想要融资必须有不低于利润30%的分红,也使得再融资需求大的行业和公司在分红上也较为慷慨一点。

“铁公鸡”有所减少,“分红王”能否持续?

每年到了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期,一些捂紧口袋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上市公司都会成为投资者嗤之以鼻的对象,今年也不例外,从2010年的情况上,仍有 850家上市公司在过去一年一毛不拔,没有进行现金分红,这类公司占比达到39.29%。但在2009年,“铁公鸡”的数目则高达1158家。

在这 850家上市公司中,除了115家上市公司2010年净利润呈亏损状态,不派现实属无奈之外,另外735家上市公司则是实实在在的赚了钱也不分配给股东的 “铁公鸡”。其中中信银行(601998.SH)和深发展A(000001.SZ)两家银行2010年分别赚取了215.09亿元和62.84亿元的巨额净利润,但却不惜成为银行股中少有的“铁公鸡”。

另外一只最赚钱的“铁公鸡”则是南方航空(600029.SH),该公司不仅在2010年大赚58.05亿元之后“捂紧口袋”,在过去5年,该公司也是一毛不拔。

在 “铁公鸡”无法杜绝之余,A股也频频出现“分红王”。从分红总额的指标看,工商银行(601398.SH)以642.19亿元的分红总额位居榜首,股利支付率高达38.88%,中国石油(601857.SH)、建设银行(601939.SH)、中国银行(601988.SH)等紧随其后,均是A股又赚钱又豪气的上市公司。

如果按照股利支付率进行排名,A股不仅有“分红王”,甚至有些“分红王”已经到了“挥金如土”的地步。2010年分红总额超过净利润的上市公司达到 40家之多。其中宝钛股份(600456.SH)以1244.65%的股利支付率位居榜首。另外,金鹰股份(600232.SH)、北化股份(002246.SZ)等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也都达到359.17%和274.38%,分居第二名和第三名。

董登新指出,分红额度超过公司净利润,这样的分红不但不可持续,而且体现了上市公司驾驭财务的能力存在问题,这种突如其来的大额分红也是不负责任的。

30%分红率属于正常 现金分红好于送股

刘田

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到底是分红好,还是不分红好?拿到了分红后,究竟怎么运用?第一财经日报《财商》就这些问题对话了上海锦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及投资总监干跃忠。

《财商》:你觉得现金分红好,还是股票分红好?

干跃忠:当然是现金更好,现金分红至少说明了企业对投资者的态度,分股票其实是没有直接拿到真金白银。国内A股长期喜欢送股、转股等,其实等于一个饼,一切二、一切三,每股资产、利润会被摊薄。送股其实是一个数字游戏,本质并不变化。本质是上市公司把企业的利润资本化,投资者失去了选择权。

成熟市场还是认为拿到现金更好,送股简直是把投资者当成弱智。海外送股也有,但那种送股是有其他方面考虑,有些是为了考虑流动性。成熟市场长线投资者比较多,很多股票每天交易量很小,当股票价格比较贵的时候,投资者很难参与交易,上市公司为了增加股票流动性,可能会送股或分拆,这样会增加市场参与度。

《财商》:上市公司分红一般会考虑哪些因素?

干跃忠:主要和企业的发展阶段、所处行业和经营状况有关。首先企业要考虑自己资金安排,如果企业处于扩张期,那么派发股利很少或者不分。港股里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时会承诺分红派息比例或区间。

另一方面也和企业所处行业环境有关。有些行业的生存环境并不好,企业的扩张需要大量现金流。比如一些企业接到订单后,可能需要垫付资金来生产,完成订单后甚至还有10%尾款要1年后才能收到。这种企业生意做得越大,消耗资金越多,属于资金推动型的扩张。

当然还有一些行业比如餐饮、家电零售企业,现金流就非常充沛。每天能收到现金,开店成本也不是特别大。一些做得特别好的企业还能“拖欠”它的供应商的款项、“占用”别人的货款。

《财商》:你觉得投资者应该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分不分红?

干跃忠:其实A股股票价格太高,哪怕现金分红很多,股息率也很低,可能就2%~3%,能达到4%~5%的很少。这种情况下大家可能更看重企业的“成长性”,比如苏宁电器那样,大家也都可以接受。只要可以把资金用做更有效的投资,体现公司价值。那么也是能得到投资者认可的。

当然也要区分来看,A股中大量国企都处于周期性行业中,而且规模已经很大,这种企业基本没办法再扩张了,这类公司就应该增加分红比例。

另外一些小型企业,所处行业集中度分散,也谈不上是行业的龙头,那么它们分红少或者不分红都可以。当然投资者也要注意企业的发展状况、管理层的发展思路,企业到底有没有按照这个思路切实在做。

《财商》:你觉得投资者拿到分红后,应该怎么做比较好?

干跃忠:有一种方法是类似于“基金定投”的概念。如果你拿到公司分红,你仍看好这家公司发展前景,那么可以在价格低估的时候再去买,当然这个分红现金要足够多。以港股的汇丰银行为例,香港很多投资者发了工资就去买汇丰,就相当于定投,收益也不错,分红也很多。

这种基金定投式的购买和送股是有差别的,送股是扩大了股本,摊薄了每股利润,而且在企业规定的特定时间转换成股本,不一定对投资者有利。而分现金你再投资,投资者有更大的选择权,另外公司股本并没有发生变化。当然这种投资方式需要在一个合适的价格和成熟的市场,才能达到一定效果。

目前A股市场还不够成熟,企业生存时间都很短,企业家的逐利心态很重,很多企业可能做几年又转向了别的业务,所以还是需要投资者密切跟踪关注。

《财商》:你觉得整个市场的分红率保持在多少属于合理?

干跃忠:30%左右的分红率应该是市场的平均水平,这是正常比例,在境外也基本在 30%左右。

最"偏心"16家公司:高管薪酬连年涨 对股东一毛不拔

对高管慷慨,对股东吝啬,A股哪些上市公司最“偏心”?

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根据过去三年A股上市公司的报酬总额与其分红历史进行对比,发现有16家上市公司在2009年度和2010年度高管涨薪幅度超过40%,却不拿出一分钱进行现金分红,可谓最“偏心”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过高其实是对股东权益的侵占。” 针对此现象,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指出。

薪酬涨幅超过分红涨幅

与普通工薪阶层对加薪望穿秋水不同,A股上市公司的高管们加起薪来可是丝毫不含糊。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0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薪酬总额达到84.47亿元,比2009年的61.42亿元上涨了37.52%,比2008年 51.45 亿元则上涨64.18%。比起对高管的大方,上市公司对股东则显得吝啬了些,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总额为4996.45亿元,相比2009年仅增加了28.58%,比2008年的增幅也只有46.01%。

从薪酬均值上看,A股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也是连年上涨。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均值为401.29万元,比2009年上涨了 14.20%,比2008年上涨了23.86。其中,前三名董事的薪酬均值为138.32万元,较 2009年和2008年的上浮幅度更达到24.95%和35.44%。前三名高管的薪酬均值为160.88万元,较2009年和2008年也上浮 28.62%和39.33%。

相比起高管的集体大幅加薪,上市公司高管最高薪酬的涨幅则有所放缓。上海荣正投资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身价排行榜》显示,2010年A股上市公司高管最高年薪均值为66.8万元,相比2009年增长8.87%。这一增幅,也是2000年以来次低,仅高于金融危机的2008年。

金融行业高管平均薪酬最高,采掘行业涨薪幅度最大

最“富贵”的上市公司高管则非金融行业莫属了。Wind数据统计,金融服务业2010年每家公司高管总薪酬均值2122.05万元,在申万23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其前三名董事和高管的平均薪酬也分别位居各大行业的榜首,达到581.48万元和656.93万元。金融服务业在给高管高薪的同时,也不忘了回报股东,金融服务业2010年度的分红总额同样也是各行业的第一。

相比金融服务业的一视同仁,房地产可谓是最“偏心”的行业了。房地产行业2010年薪酬均值为 512.07万元,仅次于金融服务业,其前三名高管和董事的薪酬均值也均位列各大行业的老二位置,但比起对高管的慷慨,房地产行业对股东出手相当吝啬,2010年房地产行业的股利支付率仅为15.44%,在23个行业中位列倒数第二。

从高管薪酬涨幅上看,2010年加薪幅度最大的行业则是采掘、商业贸易和有色金属,加薪幅度分别达到27.81%、25.79%和24.54%。而其前三名董事和高管的加薪幅度则更大,采掘行业前三名董事和高管的加薪幅度分别达到了43.80%和34.72%。

公用事业行业2010年则非但没有加薪,高管薪酬均值还下降了0.22%,但即使如此,其前三名董事和高管的薪酬还是保持小幅上涨。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身价排行榜》的数据,2010年上市公司高管中,年薪最高的是中国平安(601318.SH)的执行董事张子欣,达到 1067万元。广发证券(000776.SZ)的董事长王志伟和深发展A(000001.SZ)现任董事长肖遂宁则分别以870万元和825万元紧随其后。

16家“偏心”公司

在这些对高管和股东实行双重待遇的行业之中,又有哪些上市公司最为“偏心”?

本报根据上市公司过去三年的薪酬总额以及其分红的情况,选出了连续两年高管薪酬涨幅(上市时间不足三年按2010年涨幅计算)超过40%,但在过去三年没有实施过现金分红上市公司,总共16家。

按照2010年高管薪酬涨幅排列,这16家最“偏心”的公司分别是格力地产(600185.SH)、保定天鹅(000687.SZ)、广晟有色(600259.SH)、长春高新(000661.SZ)、众合机电(000925.SZ)、西南证券(600369.SH)、金瑞矿业(600714.SH)、ST贤成(600381.SH)、南方建材(000906.SZ)、东安动力(600178.SH)、ST新太(600728.SH)、*ST威达(000603.SZ)、同力水泥(000885.SZ)、标准股份(600302.SH)、实达集团(600734.SH)和航天科技(000901.SZ)。

这16家上市公司2010年悉数实现盈利,其中西南证券2010年实现净利润 8.05亿元,在16家上市公司中位居第一,但比起2009年,西南证券今年的净利润实则下降了20.04%,而高管报酬总额却是大幅上涨了 89.64%。对股东,西南证券则是另外一种态度。西南证券的前身长运股份自从2001年上市以来仅在2002年末分过一次红,每10股派现0.5元,而西南证券自2006年末借壳上市后,更是贯彻了长运股份的“铁公鸡”作风,至今未进行过一次分红。

同样借壳上市的格力地产也是一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格力地产2010年以161.51%的高管薪酬涨幅位居16家上市公司的首位,在2009 年,其涨薪幅度也达到128.82%。但在高管薪酬连连翻倍的同时,格力地产的股东们却苦不堪言,自2010年借壳上市以来,格力地产不仅没有进行过一次分红送股,其股价较借壳上市当天也下跌了将近四成。不仅对股东吝啬,格力地产在2010年还公布了16亿元的定向增发方案,计划向投资者伸手要钱。

董登新表示,高管薪酬属于职工福利,分红属于股东权益,一个合格的上市公司应该要懂得在两者间达成均衡,需要上市公司作出考虑。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偏心,对股东小气,但是对高管大方,高管薪酬属于生产费用支出,高管薪酬过大其实是对股东权益的侵占,减少了股东的可分配利润。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