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股财报季陷困局 业绩良好已不足以支撑股价 高估值成“紧箍咒”
美股财报季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但市场走势显示,企业“表现良好”已不足以支撑股价。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等大型银行虽公布稳健业绩,但股价涨幅有限。奈飞虽营收和利润超预期并上调全年业绩指引,但股价却下跌5%。分析师指出,当前市场估值高企,强劲业绩难以证明股价合理性。投资者对失误容忍度极低,市场波动风险加剧。此外,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影响市场。尽管白宫曾软化立场,但潜在风险未消。Siebert Financial首席投资官马克·马利克表示,关税敏感行业表现仍不确定,市场需警惕未来风险。
星展银行邓志坚:美股标普第二季预期盈利同比增长10%,低于一季度的平均13%。不过,增长预期最多的依然是科技、通讯和医疗。但由于美国投资者过度押注特朗普会撤销部分关税,形成大量TACO交易,市场博弈风险增加,随时有可能出现大量获利了结。所以市场对财报要求特别高,如果不是有明显的长期增长预期,或者选择获利了结更为稳妥。
东北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郭峰:美股高估值阶段下,市场对盈利的要求更为严格;A股处于低估值区间,对业绩的容忍度相对较高。
② 美国六大银行从交易活动反弹中获益
美国大型银行财报显示,二季度交易活动出现反弹,投行业务收入增长显著。摩根大通投行收入增长7%至25亿美元,花旗集团投行收入增长13%至10亿美元,富国银行投行业务收入增长9%至6.96亿美元,高盛的投行业务收入大增26%达到21.91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投行业务收入下降5%至15.4亿美元,但股票承销收入增长显著,整体业绩依然超出市场预期,美银投行收入下降9%至14亿美元,但在固定收益业务和股票交易方面表现强劲。银行高管对今年剩余时间的投行业务前景表示乐观,但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和贸易政策仍持谨慎态度。花旗集团首席财务官马克·梅森表示,尽管不确定性仍在持续,但市场情绪有所改善,尤其是医疗保健和科技行业表现强劲。银行业还期望从特朗普政府的宽松监管中受益。
星展银行邓志坚:高盛和大摩二季度盈利分别增长22%和15%,富国增长12%,摩根大通盈利同比下降17%。从六大行来看,要留意两个重要趋势。第一,投行业务强劲,净息差收入收窄。高盛和大摩的净息差收入仅占20%和14%,但摩根大通的占比达55%,富国占6成,主要受惠于股债商品的交易量上升。第二,部分银行业正在提升贷款损失拨备,导致收益下降。花旗的贷款损失拨备同比增长16%,摩根大通的贷款损失拨备同比增长25%。部分银行已经开始为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做好防御。
东北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郭峰:A股银行板块凭借稳健基本面和股息优势,受长线资金青睐,表现亮眼。
③ 恩智浦二季度营收利润降幅放缓 汽车芯片业务止跌 但前景仍谨慎
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二季度营收29.3亿美元,同比下降6%,但降幅较一季度的9%有所放缓,且略好于分析师预期的下降7.3%。汽车芯片业务收入17.3亿美元,止住连续五个季度下滑态势。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30.5亿-32.5亿美元,毛利率预计56.5%。恩智浦CEO称,指引反映核心市场有改善迹象,但汽车和工业需求疲软及关税冲击仍存。财报公布后,公司盘后股价跌超5%。
星展银行邓志坚:预期标普500科技指数第二季盈利增长可达15%以上,但并非所有科技股都值得看好。预期全球乘用车销量未来3年平均年增2%,预计2027年的总销量中,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提升至60%,这将会提升乘用车芯片的需求。但需要留意的是,新能源车的IGBT芯片和模拟芯片的需求较MCU芯片更大。所以对于MCU的龙头恩智浦来说,可能未必是最受惠的对象。公司第二季营收倒退6%,盈利倒退32%,主营业务盈利倒退24%。汽车芯片业务依然疲弱,仅录得17.3亿美元的营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预期第三季营收倒退5%,盈利倒退17%。作为汽车及工业芯片领域的重要供应商,恩智浦的库存变化趋势及下季度指引将成为判断行业周期的关键指标。
东北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郭峰: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呈上升趋势,自主可控成为未来市场主流。
④ 美股七巨头财报将定调美股走向?美元越弱 七巨头财报越好?
本周有112家标普500成分股将公布季报,市场焦点集中在Alphabet、特斯拉和波雷墨西哥烧烤等科技巨头。科技七巨头即将开启财报季,其盈利预计将同比增长14.1%,对标普500盈利超预期至关重要。华尔街策略师期待盈利增长能从科技股扩散到周期性行业,推动市场进一步上涨。高盛交易员John Flood分析称,美元持续走弱将显著利好美股,特别是科技七巨头。今年以来,美元已贬值7%,预计年底前再跌4%。高盛宏观模型显示,美元每下跌10%,标普500指数每股收益可增长2%-3%。科技板块超半数收入来自海外,科技七巨头海外收入占比近50%,远高于中位数28%,将从美元贬值中获得更多收益,强化其估值和资金流入。
星展银行邓志坚:预计美股七巨头的财报将出现明显分歧,预计特斯拉和苹果表现平平,甚至特斯拉可能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盈利倒退。英伟达和亚马逊表现可能更好。意味着提供科技核心产品和付费服务平台的盈利比有形产品零售的盈利更可观。但要注意全球整体科技趋势。虽然最强盈利增长的股票仍然在美股市场,尤其是英伟达,但国内科技股不容忽视。美股七巨头未来两年盈利增长预期平均年化27%,中国10大民营企业平均年化20%,看似美股更优,但实际上七巨头盈利年化增长中位数为19%,中国10大民营企业中位数为18%。除了要留意美股科技行业内分化,还要注意不同国家市场的科技板块也在出现轮动。
东北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郭峰:当前A股从“哑铃策略”转向“跷跷板行情”,还处于全面补涨阶段,反内卷板块仍有修复空间。
⑤ AI融资窟窿有多大?大摩:1.5万亿美元的融资缺口如何弥补?
摩根士丹利量化策略全球主管Vishwanath Tirupattur在最新报告中指出,AI浪潮的变革潜力取决于大规模资本支出,尤其是数据中心建设。预计到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支出将达到2.9万亿美元,其中1.6万亿美元用于硬件(芯片/服务器),1.3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当年度的投资需求将超9000亿美元,而2024年标普500公司总资本支出也就9500亿美元左右。报告称,超大规模企业内部现金流虽是关键资金来源,但未来几年将面临1.5万亿美元的融资缺口。大摩预计,信贷市场,包括无担保公司债(预计规模约2000亿美元)、ABS(资产支持证券)和CMBS(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证券化市场(约1500亿美元)、以资产担保融资形式的私募信贷市场(约8000亿美元)、主权资金、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等其它资本来源(约3500亿美元),将成为填补这一缺口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私募信贷,因其在高利率环境下AUM(资产管理规模)显著扩张,能够满足AI建设的复杂融资需求。
星展银行邓志坚:全球科技支出预计至2032年的年化增长将达11%,而2032年科技业务总额将达11万亿美元。高增长背后对资金的需求也同步提升。大摩预期超级大型科技股有1.4亿美元的资金需求是由于现金流满足,但仍有1.5亿美元融资缺口,这还没算上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需求。按照现在银行业的坏账拨备提升来看,未来不太可能有充足资金满足科技股需求。即使部分中小型银行愿意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GPU做抵押,但资金量肯定有限,大型银行又不太可能接受这种业务,所以融资缺口仍然巨大。未来满足需求的方法可能在一二级市场,例如增发和库藏股出售。尤其是库藏股方面,过去10年间,谷歌、苹果、微软、Meta合共回购超过1万亿美元股份,但真正被注销的股份大约只有3成。而且大部分重磅科技股的股价已有明显升幅。这意味着库藏股的释放可能可以为大型科技股补充部分资金需求。所以暂时无需为科技股资金需求缺口担忧。
东北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郭峰: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AI仍是科技股的重要看点。
16日,阿斯麦(ASML)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实现净销售额77亿欧元,毛利率为53.7%,净利润达23亿欧元。
部分产业龙头股可能有下一波上涨。
“美联储降息仍是任何依赖债务和融资的、涨幅落后于大盘的板块能跟上科技股步伐的必要条件。”
①标普500指数接近历史高位 防御性股票不香了?华尔街力荐科技股!②“老债王”格罗斯:美债或迎小熊市 美股有望迎来小牛市。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美国对华人工智能芯片出口管制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