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投资人说丨凱智资本李聪亮:好产品应该有可选项 既满足又尊重客户

第一财经2019-08-24 10:51:58

作者:高远    责编:陈东达

李聪亮 凱智资本创始人 主要投资项目包括水滴互助、百融金服、慧科、智普信、时间知道等,专注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长期投资。
举报

李聪亮 凱智资本创始人

主要投资项目包括水滴互助、百融金服、慧科、智普信、时间知道等,专注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长期投资。

曾就职于高瓴资本和泛大西洋资本集团,负责互联网和软件行业。深度参与的投资项目包括:美团、链家、智联招聘、途虎、百融金服,搜房网等,

早年就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担任咨询顾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拥有电子工程学士和人工智能硕士学位;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MBA。

观点集锦:

金融服务下沉空间很大 尤其在三农市场

数字化体验的无缝链接是创新者的机会

大机构创新动力和推动力不足

预付费打折只是商业策略

过度迎合并推送会令人产生疲劳感

好的产品应提供选择 既满足又尊重客户

投资要避免生意本身存在天然缺陷

第一财经记者 高远

感谢李总接受第一财经的专访,科技为金融服务下沉做了很多铺垫和准备,很多金融机构都认为已经变成一家科技企业,在金融服务下沉的领域当中,您觉得它的空间还有多大?

金融服务下沉空间很大 尤其在三农市场

凱智资本创始人 李聪亮

整体来讲在一些大的垂直领域还存在蛮大的普惠金融下沉的空间。举一个简单例子,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在城市人口大概在10%到15%这个范围,美国对应的市场是75%的商业保险覆盖率,简单数字对比来看,应该还有一个很大的上升空间。

医疗保险是一个例子,在信贷领域,中国的信用卡持卡人群大概在2到3亿人群,只占城市人口30%-40%,而美国的信用卡覆盖率90%-100%,大的品类来看,中国的金融普惠和金融覆盖范围还可以,整体来看应该再有一个3到4倍的成长空间。

第一财经记者 高远

在这当中农村地区特别是三农所覆盖的地区比较特殊,它的市场的规模是有3万亿的这样一个缺口,然而它有5.6亿人的人群,但是由于它信息化程度不够,所以导致很多的金融服务下沉是很难真正进行下去的,有业内人士认为『那一块是真正金融服务下沉最难去普及的区域』您认为这个领域当中它的机会究竟在哪里?

凱智资本创始人 李聪亮

我同意这个判断:就是市场非常大,下沉有一定挑战,因为三农人口、三农人群接受数据化数字化服务的过程会稍微滞后一点。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创新在尝试中,我们看到的一些尝试,比如说通过农资行业信贷员赋能他们变成收集和数字化三农数据的一个节点,这些农资行业信贷员会帮助三农人口填充他们的饲料采购信息、牲畜存栏数量、把这些数据变成云端的数据化资产,再对接到银行端,作为将来这些三农人口申请贷款的征信基础,这个已经在尝试也蛮成功,这可能是将来突破三农人口金融下沉和金融服务的一些可能尝试的开始,我对此蛮有信心,因为这个市场的机会是蛮大的。

第一财经记者高远

一些行业的现状就是一些大的(传统的)金融机构在争抢一些小的(非传统)金融机构的一些优质客户的情形,在这个过程当中,您觉得中小型(非传统)金融机构它的优势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难道它只能不断降低自己的利润吗?

数字化体验的无缝链接是创新者的机会

凱智资本创始人 李聪亮

2010年或2005年之前、在数据化到来之前,大家对价格非常敏感,对物理网点的存在更加在乎,那是一个更传统的服务的一种载体。2010年以后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爆发时代之后,人们更接受于线上服务和数字化体验,而且更希望在数字化体验里面的无缝连接和平滑,这其实给了创新者一个机会,就是你可能不具备那么大的资产规模和品牌规模,但是你在用户体验端给用户一个最接近于微信或者最接近于支付宝这样的一线互联网产品体验的话,你是有机会跟大机构竞争的,价格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附带因素而已。

第一财经记者高远

大的机构也未必会依托于它的资源就能很迅速的把人群完全聚拢来,形成一个所谓的一个产业链!

大机构创新动力和推动力不足

凱智资本创始人 李聪亮

对,我同意,大机构的挑战有两个:第一他们有一个既有的业务可能是一个既有的赚钱的有高盈利和壁垒的业务,他们对于创新的动力和整体推动力是不足的;而对于创新者来讲,这是他们唯一的业务和唯一要争夺的东西,他们会全力以赴,所以动力和他们给员工的激励是不一样的,创新机构迸发出来的产品力和对客户的渴望和对客户体验的重视是远远高于大机构里的那种小团队,所以我们看到比较成功的往往是后来者创新者,而不是大机构孵化的公司。

第一财经记者高远

现在很多行业都是先把规模做大,来沉淀资金,充分利用资金池的沉淀,很多企业在走的一条路,也是寄希望于借此能够赚钱,您怎么来看这当中的商业模式?

预付费打折只是商业策略

凱智资本创始人 李聪亮

用预付资金和打折来吸引消费者,这是商业策略的一部分。历史上来看它会在短期内拉动更多人来消费,因为有打折有资金存在这里,消费者会愿意来,会短期拉动消费,但最终赢得客户的还是消费体验和用户的对你产品和服务的认可。

第一财经记者高远

在金融服务的下沉当中,我个人认为需要有一家机构从中间做一种隔离墙,比如说最有机会或者有能力做的是支付宝这样的公司,对吧?保证大家储值卡刷卡消费的资金安全,但没有人这样做。

凱智资本创始人 李聪亮

我觉得这个想法非常好,对,也许就是你创业的机会。

我记得当年我们投完美团,包括大众点评,我们跟他们也讨论过,这里的机会蛮大的,因为商户预付款怎么管理,怎么让消费者相信预付款是被合理保护的,将来不会出现问题,需要一个第三方机构,像您讲的一个有公信力的平台来管理它,我觉得无论是支付宝也好,美团点评也好是最好的选择。这两三家大平台公司,他们应该将来,我的判断他们早晚会做这个事,可能都会做,可能有一家先去做,而消费者通过他们会解决长期的信任的和资金池的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高远

你们也投了一家大数据公司,我现在发现,大数据的应用有的时候也有着某种悖论,比如说你的手机每天推送的都是你的浏览记录,通过大数据计算之后再推送的,都是投其所好推送的内容,您觉得有没有一个更好的路径能够让信息流更加丰富,不至于让投其所好的推送成了单边信息流的状况,在这方面您觉得它的机会究竟在哪里?

过度迎合并推送会令人产生疲劳感

凱智资本创始人 李聪亮

我觉得要从需求供给端看来这个问题,从需求端来讲,我们每个个体在互联网产生的数据和行为越来越多,三年前每个人在互联网的时间大概是每天3到4小时,而今天是每天6到8小时,已经翻了一倍,再过两三年可能是每天十个小时,你的时间增加,你产生的互联网的行为和你的表现会越来越多,会给大数据公司提供更多线索,它会挖掘出来你更多的个人爱好和个人层面的内容,换句话说,你应该预期的是说推荐给你的信息,虽然它更了解你,但它其实把你更多层面的喜好和需求给你满足了,从需求端来看,你会感觉到其实是一个被更多层面被满足的一个过程。

对供给端来讲,其实我理解的一些大数据公司他们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一方面他们去满足客户的诉求,针对客户去推送非常相关的东西。另外一方面他们要引导客户,他们也知道说一味满足客户诉求会使客户产生疲劳感,因为他看的东西是非常相似的类似的重复,他们也会根据他们认为无论大趋势还是符合整个社会某一个方向上正确的东西,他会推荐一些新东西给你,我觉得它是一个结合。所以我觉得大数据公司在考虑这个问题。

第一财经记者高远

其实也有一种反浪潮的操作方式,现在很多人对于频繁推送非常反感并主动会做出屏蔽,比如说我个人所有的推送都是取消的,微信大家跟我联系我也不是实时能看到的新信息提示,这可能是我个人的习惯,我不希望被更多的打扰,

凱智资本创始人 李聪亮

同意。

第一财经记者高远

我会大概15分钟左右会看一次微信,那么像这样的人群你怎么去把握,因为它取消了推送业务?

好的产品应提供选择 既满足又尊重客户

凱智资本创始人 李聪亮

我觉得还是要尊重个人的选择,好的产品是应该给个人可选项,根据你个人的那一时间点和那一段时间对社交媒体和对内容互动的需求和舒适程度,可能我每一天只需要只有上午和下午某一段时间我是愿意接受推送的,或者这段时间我只喜欢体育的信息,别的我不想看,那我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楚表达我想法被尊重的这种可能性,而不能够盲目的说你不能取消,或者说取消之后它也不再提示你,我觉得每个人他都有一个周期波动,包括每个人的性格也不一样,我觉得首先尊重个体;第二给他提供选择;第三选择可以根据情况来适当调整。

真正好的互联网产品应该是从人性最根本的层面去出发,让你又获得满足,同时得到尊重。

第一财经记者高远

物理生活的现实世界当中,大家越来越讲究距离感和分寸感,但是现在大数据基础之上的一种分寸感和界限感是在被逐渐模糊化,这一点上您是怎么来看待这种矛盾和它存在的机会?

凱智资本创始人 李聪亮

如果你回头来看到今天出来的几个非常优秀的社交类的产品,其实是尊重了人类社交过程中节奏和认知过程,它如果强行地违背了这个规律,比如它突然在很短时间拉近了你和一个你不认识人的距离,你生理上是不舒适的;或者说它在很长时间之内对你渴望跟对方接近也不能满足这个诉求,这个产品也是不对的,而这个节奏怎么去掌握,其实就是产品经理把人类社交行为里面的一些常见的基本规律反映在产品当中,这个应该是一个最好的产品,所以经过筛选出来的市场上现在成功几个产品都满足这一规律,其实它的感觉是很舒服的。

第一财经记者高远

在您过去的从业经历当中,也有在一家特别知名的投资机构工作的经历,您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给您带来的一种最直接的一种投资逻辑的改变或者投资信条是什么?

分标题七、投资要避免生意本身存在天然缺陷

凱智资本创始人 李聪亮

过去几年我觉得比较大的一个调整,是从认知方面的调整,还是要尽量避免生意模式的缺陷或生意本身它存在问题,这是更可怕的。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行业如果本身不存在一个合理的生意,不存在一个合理的经济模型的话,再好的企业家也很难扭转它。换句话来讲,要避免生意本身存在的天然缺陷,再结合对人的判断,这是我觉得可能在5、6年之前,我可能对人看得更重,对生意和生意模式和生意的壁垒方面的问题想得比较少。过去几年我们对生意模式壁垒和生意本身是否成立想得更多一点,同时把人的因素也放进来,应该说有一定的变化,权重有些分配的不同。

第一财经记者高远

摄影 侯天一 王凯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