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迎来了一个标志性的突破。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这次央行为什么要推行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进一步淡化贷款基准利率,LPR和原先的贷款利率机制相比有什么优越性?
实体经济融资难一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LPR形成机制为什么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市场化的贷款定价机制对商业银行的变革要求是长远的、深刻的,特别对中小银行而言,这次LPR改革对商业银行体系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哪些?对于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表现又该如何看待和评价?
就几个热点话题,第一财经主持人王蕴媞专访了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女士。汪涛认为,推行LPR为了降低融资成本,未来将倒逼银行体系改革。
多家银行取消各类无卡业务?第一财经记者实地走访深圳多家银行发现,部分银行今日就已经开始执行,也有银行提示ATM机前扫脸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存取款等现金业务难以追溯。针对银行取消无卡业务,记者同时也采访了储户和业内人士, 来看看他们怎么说。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3月28日,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LPR报价仍将维持下调趋势。商业银行也将适时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以稳定息差、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3月28日,工商银行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行长刘珺表示,工行2024年不良率下降2个基点,拨备覆盖率上升,利润实现正增长,分红规模接近1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