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一场波动,让全球汽车产业链承受了罕见的压力。安世之后,谁在托住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底盘”?为何车规芯片不是"能做出来"就能用?面对天价投入与漫长验证,国产芯片又如何突破困局?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汽车电子上下游企业,揭秘车规芯片替代难点,看产业链如何通过股权合作、国产目录构建安全防线,在芯片博弈中杀出重围。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今年下半年以来的存储芯片暴涨潮,正持续向下游终端传导。第一财经记者探访上海多家线下手机门店了解到,尽管现有机型暂未调价,但有一线销售人员认为,随着存储芯片持续涨价,手机等终端产品价格也将同步上涨。而一些存储行业上市公司透露,目前,面向手机厂商的相关存储产品,出货价格已有所上涨。业内分析指出,供需格局剧烈变化下,手机行业将面临成本压力与产品结构调整的双重考验。
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智驾平权”成为热议焦点。现场展示的车载电子电器架构中,集中化的智能芯片如同汽车“智慧大脑”,支撑着屏幕交互、环视监测等全场景需求。业内普遍认为,“用量越大成本越低” 的规模化效应将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