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资讯视频库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0月金融数据大猜想!房地产融资可能是最大变量

第一财经2021-11-02 18:44:27

责编:李雨宸

记者 李雨宸
10月份金融数据发布在即,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业内对10月新增贷款等数据分歧较大。中信证券研究部总监明明认为,尽管从当前看来,10月各方面经济表现较上月略有复苏,但程度不太明显,预计10月新增信贷7000亿元左右。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也提出,金融数据整体呈现“高开低走”趋势,预计10月新增信贷5000亿元。不过,也不乏对10月数据持乐观态度的专业人士。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与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均认为,10月新增信贷有望达到1万亿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各家预测数据不同,但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房地产融资环境来到了转折点。点击视频,一探究竟!

举报
相关视频
04'00''

硬科技企业难被传统金融机构“信任” 浦东金融如何破题?|金融赋能看浦东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如何落笔。 作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与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上海浦东如何作答这五道时代考题?为此,第一财经推出《金融赋能看浦东》系列报道,深入探寻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浦东样本”。 系列报道开篇,我们将聚焦“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当一家芯片企业面临十亿级的“风险备货”压力,而另一家细分赛道的初创企业,被某银行经理质疑技术专利的变现能力时,传统的金融逻辑显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面对这一困局,浦东的金融体系是如何破题的?本期报道,我们将深入对话科技企业、银行与投资机构,解码一套“投贷联动”的新范式,如何让金融机构从看“财报”转向看“赛道”,并最终构建起一个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生态。

8 111 昨天 10:25
00'31''

上期能源特定品种境外客户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交易路径也不断拓展

10 37 09-27 19:21
01'02''

郑雨琳:只有人民币国际化才能形成人民币和大宗商品内部循环 帮助我国产能向国际化输送

6 28 09-27 19:21
12'52''

“十四五”金融业答卷亮眼 透露哪些信号? | 财经头条

49 09-23 14:03
10'03''

“十四五”金融业发展成绩单出炉 释放哪些信号?

45 09-22 22:5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