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卡尼曼:如何降低噪声对决策的影响

第一财经2021-12-09 12:45:06

作者:林洁琛    责编:林洁琛

比起偏差,噪声是导致出现错误的更关键因素。
举报

丹尼尔·卡尼曼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果说他的上一本书《思考,快与慢》说的是人在做决策时容易陷入的各种认知偏误,那么《噪声》说的就是人在做判断时的各种噪声对决策的影响。《噪声》获得了“2021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最具推荐价值财经书籍。12月2日,“2021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金融峰会”上,卡尼曼和另一位作者奥利维耶·西博尼以视频方式分享了,在做投资决策时,如何降低噪声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文字实录:

西博尼:大家好,我们很高兴被选为第一财经“年度金融书籍”。今天,我和卡尼曼教授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一些核心观点。卡尼曼教授,在上一本《思考,快与慢》大获成功后,你是否可以分享一下是什么让你决定写这一本书?

卡尼曼: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始终聚焦对判断的心理偏差、认知偏差的研究。7年前,我在为一家保险机构提供咨询时进行了一个实验,现在我们将其称之为“噪声审查”(noise audit)。对一群50个保险经理呈现了同样的一些问题,让他们对风险进行定价。

我问了公司的一些管理层,当然你们不会认为所有的保险经理都给出相同的定价,但随机抽取一些保险经理给出的保费,并看一下他们给出的保费之间的偏差,会发现什么?他们认为保险经理定下的保费大概有10%的偏差,但实际上保费定价差距高达50%,是他们预期的5倍。此外,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公司存在“噪声”问题,也就是说保险经理给出的定价存在重大偏差的这种概念压根不存在,因为他们的保险经理都是独立工作的,他们也都看似很称职、自信,没理由会认为这一切会出错。而且公司也根本没有控制“噪声”的方法,即没有控制“噪声”的程序。经过了一番思考,我们认为基于这类问题,可能这可以写成一本书,于是这本书也就诞生了。

西博尼:《思考,快与慢》和《噪声》这两本书有何共同的特点?

卡尼曼:两本书有所不同。《思考,快与慢》聚焦心理学,其中也谈到了判断的偏差,但其实并没有专注于这一问题;《噪声》则是一本更实操的书籍,但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判断的偏差和决策制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可能有些不同的是,《噪声》解释了很多有关判断偏差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噪声》旨在通过降低判断过程中的偏差来最终改善决策,但这在《思考,快与慢》中鲜有提及。在《思考,快与慢》里,我对于改善决策的可能性表现得较为悲观。我那时表明,组织可能可以改变决策判断,但个人很难。在《噪声》中,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探讨了一些有关于组织机构如何改善判断的细节。

西博尼:实际上,我们给出了不少案例,来展示一些组织机构的错误做法,哪里存在噪声,以及组织机构可以如何降低噪声。让我来为读者举一些例子。

我们在书中提到了医疗诊断中的噪声,其中有一些令人感到震惊的案例显示了有关医疗决策判断的噪声能有多大,尤其是医生在进行诊断的时候。书里有很多案例,比如不同医生对X光图像和核磁共振图像的解读会有很大差异,即噪声很大。还有精神病的诊断也会有很大噪声。很多人在得知这些噪声时往往会感到震惊。

同时,在医学界,也有一些积极的案例,可以对其他行业有所启发。一个尤为突出的例子是,医院里用一个实践了五六十年的技巧来衡量一个新生儿是否健康,儿科医生把衡量新生儿健康的问题分解到五大因素,涵盖心率、体表颜色、反射程度、灵活度和呼吸,这就把噪声大大降低了,因为医生判断健康会独立分析这五大因素,并且给每一项进行打分,得出的结论的差异就会更小。

这其实是所有行业的组织机构都能做到的,只要他们想做,他们可以引入一个类似的体系,将决策判断流程进行结构化。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要去降低个人进行决策时所要承担的责任或干预决策自由,但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在进行决策时知道需要考虑什么因素,而将其他因素排除在外。这就是如何降低噪声的方法,我们将之称为“决策卫生”,即使用一系列技巧来帮助组织机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决策噪声。我们希望书中一系列关于降低噪声的案例可以对读者解决自身的问题有所启发,也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在自己的组织机构中降低噪声。

卡尼曼:总结而言,我们在书中希望呈现并解决一个长期以来被忽略的问题。大家针对错误(error)的讨论总是聚焦于各种偏差(bias),但很奇怪的是,噪声这一主题从来没有得到关注,但从理论上来看,噪声和偏差其实都是相同的,而且我们相信在现实社会中的很多情况下,比起偏差,噪声是导致出现错误的更关键因素。

西博尼:非常感谢你们的聆听,再次感谢“第一财经年度金融书籍”的评选。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