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洪灏:中国经常项目盈余的三个高点分别对应A股指数的高点

第一财经2021-12-09 12:45:40

作者:林洁琛    责编:林洁琛

中国的生产能力在源源不断的满足全世界的需求,反映出来的就是中国经常性项目的盈余回到了历史高点。
举报

洪灏获得“2021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年度机构首席经济学家,他也是“年度最具影响力金融书籍”《预测:经济、周期与市场泡沫》的作者。他曾精准预测了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的上证指数趋势,也是精准预测了2015年泡沫顶峰的人。周期是否可以预测?如何判断经济进入拐点?市场周期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书中,他以自己独有的方法论,诠释了预测的艺术。12月2日,“2021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金融峰会”上,他以视频方式分享了自己对于明年不同于市场共识的观点。

以下是文字实录:

大家好,我是交银国际的洪灏,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接受一财的邀请,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未来的一些看法。由于时间关系,我主要分享一下我对明年跟市场共识不太一样的看法。

我们觉得明年的走势很可能会出乎大家的意料,毕竟中国的经济、中国的股市已经经历了三年的牛市,从2019年开始到2021年。在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尤其是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也就是2020年的下半年开始到现在,中国的经常性项目的盈余是不断的积累的,这个反映的是我们现在的经常性项目的盈余基本上回到了2007年的最高点。

经常性项目的盈余,如果我们从宏观的角度看,它一般反映的是两个国家地区之间需求的相对的旺盛的程度。如果我们中国出现这么大的经常性项目的盈余,往往反映的是外需比我们中国的内需要强很多。那么,反观我们看一下过去两年的实际情况,的确国外由于疫情反复的失控,生产能力受到极大的冲击,但是中国的疫情由于得到有效的控制,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健康得到有效的保护之后,我们的生产能力在源源不断的满足全世界的需求。这个时候,反映出来的就是我们中国经常性项目的盈余回到了历史的高点。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历史上,经常性项目的盈余有三个高点,一个出现在2007年的12月和2008年的1月,第二个出现在2015年的6月,最近的出现在2021年一二季度交界的时候,这三个高点分别对应的是中国股市指数运行的高点:2008年的6000点,2015年的5000点,以及这一轮行情的3700点出头。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国外的生产能力的恢复,生产的上升,需求的下降,对应了我们中国内需的复苏,对应的是我们中国内需回暖相对于国外需求的回暖相对强劲。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中国经常性(项目)盈余的积累逐步放缓,这也是我们从2021年1、2月份以来看到的情况,有望在2022年会延续。

这个是我认为,大家值得关注的地方,无论是从宏观的视角,还是从历史的经验,它都给出了一个比较和大家市场共识不太一样的结论。

这个情景分析的风险在于疫情对于国外生产能力的冲击,毕竟没有人可以预测疫情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当然,我们中国对于疫情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我们最近也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异的毒株,它的产生的形态、表现出来的形式,跟以前变异的品种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经过了两年和病毒的对抗和斗争,至少我们会比两年前,2020年一季度的时候,更好的能够应对疫情、病毒的冲击。所以,虽然疫情还可以反复,但是国外的生产能力和需求应该是逐步的回暖。

假如疫情重头再来,再次冲击全球的经济,我相信,这很可能是一个最差的情景。在这个情景里,通胀居高不下,而且会不断上升,但是各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到了一个黔驴技穷的地步。同时,我们也看到,如果国外的生产能力持续的受到冲击,对于他们的就业、经济增长、投资等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冲击。所以,这是一个风险,这个风险可能就是最差的情景。

以上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些展望,通过宏观变量的分析和情景的分析,我们的结论其实和市场不太一样。我也非常荣幸能够接受一财的邀请,今天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希望明年2022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能够和大家现场详细的分享我对未来的看法和方法论。谢谢。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