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仁:这些年来关于养老问题的社会新闻层出不穷,但是哪里有“痛点”哪里就有商机,今天呢我们就来聊聊中国养老产业的“痛点”和机会。
第一就是法律风险,中国养老产业仍然还处在起步阶段,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不少的养老机构的入住协议,还只是企业自行拟定的,没有规范的格式和法律依据,同时老人的安全风险又非常高,养老服务发生的纠纷很难判定,这就导致了在用户和企业之间的信任壁垒很难把它打破。
第二个风险,中国的养老产业还缺乏真正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使命感和专业贴心的深入服务还仍然欠缺。
当然我对养老市场的前景仍然非常乐观,因为这个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政策红利。从2019年2月份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了10项政策去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像今天很多的业务,比如说养老金融、养老用品、养老服务、养老地产,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消费到投资,养老产业其实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养老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过去的五年时间当中中国老年人人均消费,从11,400元上升到了16,307元,超过了一般行业的增长速度,按照这样的预计来计算,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人均消费将会达到2.5万人民币,更有数据就显示出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大概在10万亿,还有很多细分市场值得我们去深耕。
例如老年人旅游市场,2018年老年游客平均出游时间只有5天,人均消费超过3,600元,预计到2040年的时候,老年人的旅游市场会占到全国旅游市场的一半左右,但是专门细分去做老人旅游的旅行社还十分罕见。
在我看来,养老是一项长期主义的事业,也是一项注定会发展起来的产业,养老的压力越大,证明行业的“痛点”就越多,而“痛点”越多,留给我们切入这个行业的机会也就越多。
(作者系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单仁)
扭秧歌机器人能用来养老吗?是机器改变你的坏习惯从而让人类听机器的话?还是让机器陪你一起熬夜刷手机纵容你的坏习惯?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科一级教授彭希哲做客解读。
养老行业缺年轻人?从护理员到管理者,从研发到推广,养老行业人才如何培养?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科一级教授彭希哲进行解读。
为何政府和企业投入不少,但老年人获得感却不多?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院长、国家文科一级教授彭希哲做客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