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疫情后政府和金融机构该如何救治企业?

第一财经2022-04-29 18:44:27

作者:刘晓忠    责编:叶茗

通过金融输血对疫情下受困企业予以应急性救助,是避免风险蔓延和促进市场稳定的必要手段。

刘晓忠:最近,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和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都发出警示,如果上海不能复工复产,不仅是汽车产业,5月后所有科技、工业产业涉及上海供应链的,都会全面停产。

企业界发出的警示和呼救声,正在成为重要的决策参数。日前上海“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出炉,共有666家企业。

全城静态管理下的上海,如何在防疫与稳经济和保市场主体上找寻到边际平衡,已然成为政府防疫的必要组成部分。

早在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清华大学对企业的“抗疫承受力”做了测算评估,结论是34%的中小企业的现金流只能维持1个月,33.1%可以维持2个月,17.91%可以维持3个月;另有研究机构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现金流进行测度,发现有三成以上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只能维持3个月。

今年对市场主体的压力,相比两年前更大,会有更多企业的风险承受力下降。作为经济末梢神经的中小企业,一旦在资金、供应链断裂等风险叠加下,风险链式传导烈度是非常大的。

这意味着阻断式防疫政策下,决策层必须准备一套完整金融救助机制,以缓释经济体系内淤积的区域性乃至系统性风险。

为此,通过金融系统对企业输血尤为重要,金融救治和应急处置机制,大致上可分解为选择、可信度选择和匹配等三个步骤。

第一步为选择,就是选择救谁、谁来救、救助方案等。具体说,金融救助资源本身是有限的,需要将其集中在什么类型的中小企业上。这需要启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层次健康诊断工作。

其次,谁来救,目前主要救助主体是政府、金融机构。以金融机构为例,需要其基于自身风险结构布局和压力测试,尤其是行业和区域集中度情况,确定在特定区域和行业的风险可承载能力。

再次,救治方案。比如金融机构能为受困企业降低多少融资成本,提供多大规模的金融资源支持;地方政府可以腾挪出哪些方面的资源支持受困企业,能分担多少救助成本,以及救助方式等。

第二步是进行可信度排序。如在产业生态链和企业上,哪些环节是堵点,打通这些堵点对行业生态链和企业起死回生的相关性程度等,以此进行系统性救治识别和监控,对救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比如,是减租减税等为企业节能减负,还是直接财政贴息贷款等畅通现金流和供应链关系,避免出现三角债死结等等。

第三步是匹配,就是提供解决方案和成本收益分担机制,以实现最大化收益、最小化成本。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服务功能以及市场自救功能,用各方都可承受、可容忍的能力和空间,既可以尽快使受困主体走出困境,又避免过犹不及,产生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次生灾害。

总之,通过金融输血对疫情下受困企业予以应急性救助,是避免风险蔓延和促进市场稳定的必要手段。

(作者为财经专栏作者刘晓忠)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视频
00'34''

刘喆:创新农险产品为全国133个农田项目提供风险保障31.54亿

182 09-13 22:44
00'47''

上海农商行落地农产品产业链业务全场景金融服务 首笔植物质押融资服务已出现

109 09-13 22:44
00'43''

清美上海基地带动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68 09-13 22:45
03'44''

陆家嘴金融沙龙:融合创新 引领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当前,中国正加速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升级趋势。养老金融已成为激活银发经济、守护民生福祉的关键赛道。在此背景下,陆家嘴金融沙龙第24期于8月23日举行。活动以《融合创新:引领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各界智慧,聚焦政策体系完善、产品服务创新、风险监管协同及“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四大核心议题,共同探索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注入金融“活水”。

63 08-23 17:20
01'30''

消费贷款五万可贴息五百 多家银行咨询量大增 某网点:有客户提前申请额度|一探

日前,三部分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自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可享1%年贴息。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实地探访了深圳多家银行网点,多位工作人员表示,自消息发布后,网点咨询量大增,还有客户提前申请额度等待政策正式落地。专家认为,此举对消费带来数千亿元的拉动。

100 08-14 18:16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