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第一财经》杂志所观察到的,在面对环保问题时,设计的力量从未缺席,一些企业正在通过革新包装设计、产品设计等方式,巧妙地实现绿色目标。
接下来,就进入今天最后一场圆桌讨论:绿色设计,有趣地解决环保问题。
有请本场圆桌的嘉宾:
禾希有物创始人兼CEO邹维维女士
CGF消费品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王苹女士
赫力昂包装及可持续发展总监胡明生先生
宝洁供应链包装创新总监杨万敏先生
有请本场圆桌主持人:《第一财经》杂志编辑张云亭女士。
张云亭:在座的四位嘉宾都是这次绿点案例里面很有趣的几个项目负责人,我想先请他们跟大家介绍一下,他们这个项目是什么样的,有多有趣,先从维维开始。
邹维维:谢谢。我是禾希有物的邹维维,禾希有物可能单看这四个字不太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其实我们是通过销售跟介绍可持续好物,推动可持续经济的发生。这次很高兴我们获得绿点中国的奖项是袋子,所有制作袋子的小伙伴是残障小伙伴,这个袋子除了本身材料有一定的环保属性外,我们还在这个袋子背后做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向善的机制设计。
胡明生:大家好,我是来自赫力昂中国的胡明生,我是做包装及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这次非常感谢主办方第一财经能够给到赫力昂这样一个荣誉,我们入围绿点的可持续案例。这个案例是通过在不改变药板尺寸的情况下,提高了它的容量,提高了1/2,从而达到减塑减碳的效果。
杨万敏:我来自宝洁公司供应链部门,宝洁公司一直在中国和全世界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生活方式。我们在中国特别着重做的是电商绿色包装创新,也是今年获得的案例奖项。我们从2018年开始在中国的快销品行业第一个推出电商绿色包装,叫做“小绿宝”。为了减少在快递环节中的大规模浪费,希望从工厂一直到客户端,2B的运输能够减少使用一次性包材,我们在去年进博会发布了全球新的电商包装形式,叫做空气胶囊,希望用单一材质,用轻量化的包装取代过去需要大箱套小箱的包装,这是我们在做电商包装的创新获得的奖项,谢谢各位。
王苹:大家好,我们这边不是一个实体公司,而是来自法国的国际组织叫消费品论坛。这个国际组织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把零售商和品牌生产商链接在一起的组织,连接全球消费品领域的龙头企业,大家一起通过协作模式,共同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热点和痛点话题。绿色设计就是可持续板块下面一块业务。
张云亭:绿色设计这个概念可能很多大众还会觉得有点陌生,可能会觉得它是一个看起来好像可持续,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可能并太了解,我想各位怎么理解绿色设计这个概念的?
邹维维:我们禾希有物本身关注的可持续,包括绿色设计,我们会分为很多不同的小主题,其中有一个主题是关于残障群体如何获得平等就业机会,也纳入到我们自己关注的可持续跟设计的概念里面,就是就业赋能。我们自己也是商业公司,我们会去思考商业公司要怎样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去体现我们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有个初衷,就是希望更多人看到一些不一样的群体,他可以怎样在现在更平等的社会环境里获得更多平等的就业方式。
王苹:讲到绿色设计,首先我想到去年7月,国家刚刚颁布了塑料全链条的污染治理行动方案,里面提到绿色设计这样一个概念。去年9月,国家也颁布了限制商品外包装的方案,但是目前还没有强制实施,需要到明年9月才会强制实施。
中国市场上其实并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或者国标来规定绿色设计这个概念。国外很多国家以及行业协会已经发布了可以借鉴的,并且已经被验证为现行有效的绿色设计的一些规范。消费品论坛的三四十家行业龙头企业,携手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加塑料废弃物行动联盟,把这些品牌方的努力凝结起来,筹集资金聘请专门咨询公司,花了18个月时间,对全球20多个国家设计指南文件对标,做出了一份全球适用的设计指南文件叫“黄金设计原则”。这个设计原则有75页纸,去年7月全球发布,9月落地中国。最开始的参与方只有5个会员单位,到了今年已经有了40多个会员单位在支持了。
胡明生:我们以黄金设计原则来指导我们的包装设计,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少,第二个是轻,第三个是纯。如果把它连成一句话,就是年少清纯。
我们要减少塑料包装物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包装材料;第二个词是轻,就是轻量化,能用新的技术,把它做得轻一点就做轻一点,物流运输也会减少负担,降低碳排放;纯就是回应现在的单一材质,现在做包装有很多复合材料,不利于消费后回收再利用,所以做得单纯一点,这样给消费后回收带来更多可能性。
杨万敏: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必做题,从产品配方一直到我们的包装、供应链,都在实践着我们想做的可持续发展承诺。比如说在配方层面,我们在做飘柔一款免洗护发素,希望消费者可以不用水也可以达到一定效果,从而减少水的使用。宝洁还是第一个发明可以用冷水洗涤衣物的洗衣液公司,西方很喜欢用热水来洗涤,我们通过配方研发可以实现冷水洗涤,就减少了能源消耗。
再比如说在包装层面,我们在中国开发小绿宝,小绿宝的包装不再需要二次包装,可以直接给到消费者,这样大规模减少我们对于包装的二次浪费。再比如说在物流层面,我们推广绿色物流,希望仓网布局更加的多,可以满足就近消费者的需求,实现所有产品可以在24小时之内到达消费者这样的履约效率,从而实现短链。我们也搭建非常好的物流网络,可以实现从工厂直达消费者的快递路径,这样就不再需要经过层层快递的比如电商仓的周转,可以从工厂直发给消费者。
张云亭:刚才各位讲关于绿色设计的理解,其实已经超出了我们平时说设计就是一个好看、又好像没有那么实用的一个东西,外观很美,很漂亮。所以,其实这也是我们第一财经一直长期以来关注设计的一个方向,我们会觉得它是一个创新的切入口,那它背后肯定会对整个商业模式也好,对供应链也好,对整个工厂的改造也好,造成一个大的改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小小的产品包装,我更希望各位能跟我们聊一聊在这背后你们所付出的努力,怎么去有这样一个点子,做什么样的创新,最终它变成了这样的一个产品。
邹维维:我还是从袋子本身说吧,因为它是今天获得奖项的主角。我可以稍稍分享一下这个袋子的故事,它和材料也有关系。一开始袋子是用塑料的编织条做成的,因为我们会销售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大宗货品,都是用编织条捆绑运输到我们手上的,我们当时觉得它们的颜色很漂亮,丢掉了又觉得浪费,就想把它变成什么样子的东西别人又会很喜欢,就有了袋子的雏形。后来我们推向市场的时候发现,越来越多人问我们怎么可以购买,我们发现原材料不够了,要重新购买塑料的编织条。
于是我们的设计师就重新去考虑,如果要实现量产,那这个项目到底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所以后来我们的材料就变成了一种纸,它可以抗水,但是当你不用的时候,完全可以拆解开来,又可以把它使用在小的手包挂件,只要学会编织就可以更换它的形态。如果确定它毁坏了,你不要了,它又是一种可以降解的材料。所以,材料本身一开始有一个小故事,到最后我们决定量产之后,我们觉得它可以选择更好的材料去解决这个产品的形态,跟未来怎么样去处理它。
张云亭:戴安娜是行业观察者的身份,对于你来说,你观察到的绿色创新是怎样的呢?
王苹:我们观察到,任何一个公司都没有单打独斗的能力去解决绿色设计这个问题,因为从消费品行业来讲,需要链接上游的包装材料供应商,以及中间的品牌方和零售商,以及下游回收包装的再生处理企业,需要实现全产业链联动。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都有经验,你用过一个瓶子,它有标签,很难把标签撕下来。对于下游回收企业也是这样,即使上游设计得很漂亮,下游回收企业由于这个标签撕不下来,导致它不能循环再生利用。
胡明生:相比其他的行业,药品的塑料使用量本身比较少,一盒药拿出来是很轻的,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要继续挑战它。8颗药放在药板上排列,我们看到间隔有点大。我们在行业里有个经验,装胶囊的空间我们叫炮眼,炮眼之间的间隔满足3毫米就是安全的行业标准。有没有可能多排一些进去?最后我们工程师挑战了一下,再加了4颗进去,排进去以后用电脑模拟怎么也排不进去,间隔只有一点几毫米,那怎么办呢?那能不能把炮眼尺寸减小一下?尺寸减小工程设备的同事就说,药品包装速度非常快,胶囊往下落下的时候又非常轻,能不能顺利落到炮眼里面,而且消费者使用的时候要能轻易地拿出来,所以当初的设计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合适的。
我们又找设备合作伙伴,大家一起探讨有没有可能,他们也不断去研究模拟。最后我们把炮眼缩小一定的程度,从8颗变成了12颗,做一系列的测试。小试、中试、大试到验证,最后投入到市场上。消费者反应也非常快,因为包装变少了,也变轻了,首先一个很直观的,原来一盒24粒药,相当于有3个药板,现在变成2板,直接减少1/3材料的使用,顺便纸盒也变小了,同样的箱子,物流运输的装载率也提高了,这直接回应我们赫力昂2030年的目标,减少原生塑料的使用1/3,它直接就减少了1/3。
张云亭: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经典的小创新,但是在大的供应链物流上做出很大改变的案例。
杨万敏:宝洁开发电商包装是在2017、2018年就开始有大的改变。我们有两个拥抱,第一个拥抱供应链上下游,我们先去看宝洁的包装在下游会发生什么事。下游电商仓库非常辛苦,他们需要打开每一个产品进行保护,再进行填充,再封箱发给消费者,把原来纸箱扔掉,消费者到家里再拆掉扔掉,这是不是一个正确的事情?所以我们重新设计了包装,这样后端不再需要包装,就可以提升供应链效率,可以更快服务消费者。
第二个拥抱消费者,当我们拥抱消费者的时候,我们发现过去我们只是在供应端默默把改进做好,没有沟通给消费者。我们相信消费者不需要有差别地看到这个包装之后的故事,他就能够做环保,因为买一套直发包装就减少几百克纸张的使用,这样环保的行为方式已经融入购买的商品之中。但现在我们开始陆续将产品信息沟通给消费者。
张云亭:消费者来说可能不会因为你是一个绿色的产品我就来买你。我这个问题想问四位的是,消费者的这种消费体验和产品本身,我们刚才提到量少也好,减轻各种包装也好,这之间是怎么来平衡的呢?
王苹:对于很多大的品牌公司来讲,环保部门、包装部门懂得的是可持续包装,市场部门懂得的是怎样把包装设计好好的去吸引消费者购买。举一个反面例子,我们看到有一些矿泉水瓶子,我不确定大家是不是有这种经验,拧矿泉水瓶子的时候,由于瓶子很软,结果瓶子变型,瓶口还没拧开,但是水已经洒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负面案例,可能包装部门减轻了塑料瓶包装,比如从100克降到80克,但是却忽略了消费者体验。
胡明生:消费体验和环保设计我觉得是不矛盾的,就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度,这是我们做包装设计需要把握的一个点。举一个例子,我们刚刚完成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纸盒包装,有些包装比较漂亮,外观上比较闪亮,因为有塑料膜附在表面,所以带来很闪亮的效果。我们做的一件事情是把这个塑料膜去掉,采用了新的技术,但是维持了闪闪亮亮的效果。对于消费者体验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我在2019年的时候去参加了包装联合会举办的公益行动,去到三江源地区拣垃圾,发现非常漂亮的某品牌的包装盒,它已经是腐烂的状态,我就拿夹子夹起来。经过风吹日晒,纸盒已经腐烂了,薄膜还是完好无损的,我们知道塑料膜在环境中可能存在200年以上的时间。纸本身是非常好的环保、可回收重复使用的材质,塑料膜再加上去以后就给回收环节造成了难题。回到刚才说的纯,我们做包装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单一材质。
杨万敏:绿色是从产品设计开始的,产品设计本身能不能从配方、功能性上面做到例如减量也是一种思路。宝洁有一款洗碗凝珠,对比传统洗碗块来讲不需要预洗,也不需要添加洗碗盐,也不需要添加玻璃洗涤剂,因为多功能合在一起了。不需要预洗的情况下,碗洗得更干净,水用得更少。
第二点,每一个环保的设计都可以让你的生活不仅变得更好,产品体验也更加好。就像我们设计小绿宝,去年发布的空气胶囊,我们希望消费者收到的时候只有一个包装。我们设计的时候就想能不能通过空气这样最简单的材料运送我们的快递,再加上单一材质。在设计之初,全行业认为只有复合材料做空气阻隔的时候,我们提出必须使用单一材质,我们将配方做好,做出可以通过单一材料阻隔空气的材质,从而能够把它应用到空气胶囊中,实现单一材质给到消费者。消费者收到之后也非常简单,通过撕拉线开启包装,不再通过工具来开启,因为整体只有一片材料。我们收到消费者的反馈,90%的消费者对比过去的包装他更喜欢现在的包装。
最后一点我们想说循环,宝洁2040可持续发展使命中提出,2030年实现100%包装可循环,或者可以重复使用的包装。我们可以从公司设计层面将所有包装做成单一材料,我们联手陶氏以及其他回收企业一起,搭建了一个包装的回收网络,我们叫做“软塑新生”,他们能够将这样的方式落地,我们不仅设计产品配方,设计产品包装,给消费者很好的宣传,同时当消费者使用后,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回收网络,能够将包装尽可能回收起来。
邹维维:产品本身我们会设计一套小小的机制,有六个关键词,一个是设计、质量、价格、使用感,还有体验感,最后一个就是在解决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排在前面的关键词,一定跟设计质量,还有价格使用感有关,这其实就是跟我们的消费者息息相关。
第二个我想补充的就是关于包装本身,2019年的时候,我们自己公司对外推出了两个小小的行动,一个是绿色包裹,我们把所有快递盒子里面的减震材料,从原来市面上大量用的一些白色垃圾的这种泡沫,变成了蜂窝纸,包括快递箱的封箱胶,变成植物基的封箱胶,可以做到降解。另外一个行动是“再用一次”,所有客户拿到我们包裹的时候,会知道我们在禾希有物里面有一个这样的向善行动倡导,快递包裹,包括里面的一些物料,都再用一次,这是我想补充的,我们团队在践行的一些事情。
张云亭:产品设计和产品包装公司,在绿色环保上做了很多这样的工作,但是在现实条件下,我们在回收端做得是比较差的,或者我们正处于比较起步阶段。像他们在做的这些努力,所有这些企业都会面临一个难题,就包装到最后到底能够回收多少。所以怎么去完成最终所期望的目标,怎么去循环起来?
邹维维:我们有自己的实体商店,里面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我们放了四个大概1米高的亚克力箱,这4个大的亚克力箱上面贴着你希望践行的可持续行动,比如说今天你学会了看生态标签,或者一周什么都不买。我们为什么设置它呢?是因为这4个箱里面你可以投瓶盖,你进到商店的时候,可以知道下次来到禾希有物的商店里面可以攒一些瓶盖投进去,而且这个瓶盖我们回收了之后可以做包包上面的小胸针、小挂件,可以做到追溯,客人就会觉得下次他可能买到包包里面的某一个配件可能就是有他参与投入的瓶盖。
胡明生:全球所有牙膏品类加一起会使用超过10亿支的牙膏管,我们也有个牙膏品牌叫舒适达,牙膏管大家看到外面可能认为是塑料,它的尾部有非常薄的一层是金属,它起到阻隔的作用,保护产品的品质。但是这个铝箔的存在给后端回收出了难题,是按照金属还是按照塑料?而且很难分离。全球的专家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努力,采用了高阻隔单一材质的全塑管。采用全塑管以后,就可以和瓶子一起进入回收流,给社会带来更多可回收材料,减少资源浪费。这又回应到我们要做的纯,到2030年,我们会开发出所有材料都可循环回收使用,或者可重复使用的包装。这样做以后,消费者也需要被告知,这个东西它是可回收的,要投入到可回收的垃圾筒。这样一些事情我们会做,比如在包装上印上一些标识。
杨万敏:刚才讲到产品单一设计,宝洁也尝试过很多回收方式,我们从两个点着力,第一个点是实现100%的包装可回收使用或者可循环。回收网络建立需要行业共同携手。
今天我们看到所有的塑料,无非构建于五种材料,第一种材料叫做PET,第二种PE,还有PP,还有其他,还有很多其他的材料,所有这些材料最后变成包装,我们希望一个好的回收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将这样一些包装能够回收起来。一个好的设计可以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材料,尤其是我们推荐前3种材料,能够变成单一包装之后帮助后端回收,最终全社会共建这样了回收网络,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张云亭:的确所有绿色的环保产品,也不是说由一家企业就能做到的。王苹可以讲讲未来你们对于循环,从产品到最后回收这样一个过程有什么样的期待和展望?
王苹:黄金设计原则在外文里面有一个理念,就是它的设计是要基于可回收而设计的,可回收并不是仅仅在上游设计好就完成任务了,要链接到下游回收企业,确保设计真正能够被回收、再生处理,进行二次利用,进入循环经济。我们这些黄金设计原则的签署方,承诺2025年之前落地实施。我们可以协助向品牌方输送技术知识,另一方面是利用平台的力量把各种资源放在平台上进行优势匹配。如果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差,我们品牌方、协会,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可以联手,看看是不是可以解决由于基础设施缺乏面临的一些问题,而做一些创新试点,解决现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