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奥纬洞察|疫情仍在持续,复苏步伐差异带来新挑战

第一财经2023-02-06 18:18:27

作者:奥纬咨询    责编:高雅馨

奥纬咨询的母公司威达信集团(Marsh McLennan)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发布的《2022年全球风险报告》暨第17版《全球风险报告》,阐述了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所采用的不同路线和方法将导致何种紧张的局势,分析了这种紧张局势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报告还强调了这些风险对个人、政府和企业的影响。本文摘自报告精选内容。
举报

 

奥纬咨询的母公司威达信集团(Marsh McLennan)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发布的《2022年全球风险报告》暨第17版《全球风险报告》,阐述了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所采用的不同路线和方法将导致何种紧张的局势,分析了这种紧张局势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报告还强调了这些风险对个人、政府和企业的影响。本文摘自报告精选内容。

 

 复苏步伐差异 

疫情仍在肆虐,疫情对经济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仍在持续。各国疫苗接种进度差异将导致经济复苏出现差异,这有可能加剧先前存在的社会鸿沟和地缘政治紧张。紧张局势和疫情延伸出的经济压力将使我们在应对不同全球挑战时难以保障行动的协调性和响应速度,尤其是在面对气候变化时。

疫苗接种和数字化加速使一些国家能够从疫情造成的经济危机中迅速恢复,但其他许多国家仍头疼该如何规避疫情带来的最严重后果。在撰写本报告时,世界仍有一半的人口还没有接种疫苗,40%的人口仍无法接入网络,全世界只有35%的学生所在国家学校正常开学了。

在去年的《全球风险感知调查》(GRPS)中,约有37%的受访者认为从中期来看,世界的发展轨迹将出现脱节,疫情危机中相对的“赢家”和“输家”差距将越来越大。在进行调查时,只有11%的人认为未来三年全球复苏有望加速

经济、地缘政治、公共卫生和社会方面的裂痕在后疫情时期将会扩大,有可能导致各国在面对人类和地球的紧要挑战时出现分歧和迟疑。这些挑战包括加速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携手应对严重数字漏洞问题,管理人口流动和移民以及保护太空这个未来全球公域。

能否在国内和国际上针对这些挑战实施有效行动取决于社会内部信任能否得到恢复,国家和全球领导人能否积极采取行动,以及能否找到新的合作机会。

有高达84%的调查受访者表示对世界的前景感到担忧或关切;缺乏乐观情绪有可能导致希望破灭和社会动荡的恶性循环。

 全球环境动荡 

疫情仍在持续

世界仍在努力应对新冠疫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相当大比例的新冠感染者都出现了长期症状:约10%的人在感染后12周内身体一直都很虚弱。疫苗接种虽然在稳步推进,但接种情况并不均衡。在撰写本报告时,已有50个国家为本国70%以上的人口接种了疫苗,其中部分国家现在已经开始接种加强针,然而占世界人口20%的52个最贫穷国家疫苗接种率仍然只有6%。一方面,未来有可能出现更具传染性的病毒变种,特别是新出现的奥密克戎变种,另一方面接种疫苗的人群免疫力将逐渐下降,而未接种疫苗的人的比例仍然很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2021年底新确诊病例的数量会再次增加。因此在《全球风险感知调查》中,“传染性疾病”仍被视为全球紧要短期威胁也就可以理解了。

新冠疫情也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广泛的次生影响,部分原因是因为其他疾病的紧急性都被置于新冠之后。疫情导致全球新增了5300万重度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恶化”是调查受访者认为疫情期间情况恶化最为严重的五大风险之一。全球为了优先处理新冠疫情而出现的治疗延误问题也在恶化,导致每年因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4100万人,死亡病例主要出现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由于滥用抗生素治疗新冠而导致的病毒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在2020年还造成了近200万人死亡,尤其是疟疾和结核病;而且这个数字还可能会继续增加。

新冠疫情及其次生的健康影响将继续给全球的医疗系统带来压力,加剧国际和本国内的医疗不平等问题,造成社会摩擦,重挫经济增长潜力。

经济复苏风险

为了抗击疫情,全球经济出现了衰退。虽然全球经济仍在复苏进程中,但复苏步伐正在逐渐放缓。经济增长将面临极大的风险,比如新冠病毒新变种出现,全球疫情可能卷土重来。上一版《全球风险感知调查》明确了中期紧要关切为“商品冲击”、“价格不稳定性”和“债务危机”。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显露了出来。在撰写本报告时,2020年底以来,商品价格已经上涨了近30%;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中国能源出现短缺,供应链受阻问题仍在持续,化石燃料储备投资减少又带来了转型挑战;在此背景下,商品价格可能会继续波动。

由于疫情导致供应链出现中断,再加上消费者需求恢复,商品价格出现上涨,因此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也出现了加速的情况。这将打击对复苏至关重要的消费者积极性,同时增加中央银行利率上涨的风险。无论在发达经济体还是在发展中经济体,物价和债务攀升将对低收入家庭造成尤为严重的冲击,而消费欲望的减弱也将影响到那些仍在努力避免破产的中小型企业。

此外,主权债务也因疫情而激增。2020年,全球政府债务增加了13个百分点,达到GDP的97%。发展中国家本就紧张的公共财政将因债务去杠杆化和美元升值而面临更大的风险:美元指数自2021年初以来已上升了7%。调查受访者认为“债务危机”是世界短期和中期内的一个紧要威胁,也可能是未来十年内最为严重风险之一。债务积压将加大各国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的难度,使各国更难在保证社会公正的前提下为向净零过渡提供经济支持。

经济差异

疫情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但现在各国之间疫苗接种率的明显差异则有可能导致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甚至比疫情前更严重。疫情流行程度在疫苗接种率低的国家高于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这将影响到可用人力和生产力,导致供应链中断并削弱消费积极性。此外,接种疫苗的国家主要都是发达经济体,在后疫情时期,它们在未接种疫苗国家进行投资的意愿有可能会降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破坏也导致接种了疫苗的国家更愿意不计成本,优先考虑恢复经济。由于各国政府和各个行业都会努力将供应链中断的影响降至最低,所以可能会以牺牲全球一体化为代价来推动区域融合。

数字互通、教育和收入轨迹的两极化有可能促使全球经济进一步分化,而现在增长放缓,同时还出现了差异化,这种现象将可能加剧全球经济分化。预计到2024年,虽然发达经济体将超过其疫情前增长路径0.9%,但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将比其低5.5%,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甚至可能落后更多。

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复苏手段本就有限,而经济脱钩则有可能进一步阻碍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这种脱钩现象还使得新兴经济体更难从年轻劳动力、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有竞争力的成本中受益。在面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挑战时,新兴经济体能够利用的资金和技术也可能更少。

尽管许多发达经济体的就业率已经快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在全球范围内而言,就业行情从疫情影响中恢复的速度仍落后于经济复苏,也就是说全球就业率仍低于疫情前水平,而发达经济体中的离职热潮还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参与度降低。

青年、妇女和低技术水平工人受到的影响尤其大。全球经济至少需要到2023年才能创造出因疫情而流失的就业机会,但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其中许多就业机会的生产率和质量都将会很低。“生计危机”是调查发现的世界第二大直接威胁,也是《高管意见调查》(EOS)中国家层面的首要威胁。97个国家认为生计危机是国家面对的最直接威胁,其中包括20国集团(G20)中的16个国家。

社会凝聚力侵蚀

根据调查,“社会凝聚力侵蚀”是疫情开始以来恶化最严重的全球风险,是在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所有时间跨度内最严重的全球威胁,同时也是未来十年内破坏性可能最严重的风险之一。在参与《高管意见调查》的124个国家中,有31个国家认为“社会凝聚力侵蚀”是本国的十大短期威胁之一,其中包括20国集团中的阿根廷、法国、德国、墨西哥和南非。经济、政治、技术和代际的不平等现象甚至在疫情扩大收入差距前就已经成为各国需要面对的挑战了,而这些差距现在预计将进一步扩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估计,世界上最富有的20%人口将在2021年恢复一半的损失,而最贫穷的20%人口则将多损失5%的收入。到2030年,与疫情前的预测相比,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口预计将多出5100万人。经济复苏不平衡加剧了收入差距,有可能加剧各国社会内部贫富两极分化和仇恨情绪。

人们对接种疫苗和疫情相关限制的不同看法也加剧了社会压力,一些国家由于有人反对政府疫情管控政策甚至还出现了暴乱,其中也包括一些欧洲国家。在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种族公平仍然是一个紧迫问题

例如,最近在美国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国家分裂”是选民最关心的问题:他们认为到2022年,这个问题将会进一步恶化。在欧洲,另一项民意调查则反映出了明显的代际差异:在6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65%的人表示他们“完全不受疫情影响”,而相比之下,3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只有43%表达了相同看法。政治两极化有引发局势动荡的风险,2021年1月美国国会大厦遭受袭击就是一种表现。

尽管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的协议表明了国际社会对气候行动的承诺,但国内短期压力会导致政府更难关注国家长期优先事项,还会限制部分政府能够或愿意分配给全球问题的注意力和政治资本。这种压力还可能导致国家利益立场更坚定,加剧全球经济脱节,还可能会以牺牲国外援助和合作为代价,占用解决冲突、保护难民和处理人道主义紧急情况所需的资源。例如,英国政府就已经放低了将国民总收入的0.7%用于国外援助的目标,至少在2024年前不会再考虑这件事。脆弱的经济体甚至可能会陷入更严重的危机。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