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纬咨询的母公司威达信集团(Marsh McLennan)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发布的《2022年全球风险报告》暨第17版《全球风险报告》,阐述了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所采用的不同路线和方法将导致何种紧张的局势,分析了这种紧张局势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时,报告还强调了这些风险对个人、政府和企业的影响。本文摘自报告精选内容。
复苏步伐差异
疫情仍在肆虐,疫情对经济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仍在持续。各国疫苗接种进度差异将导致经济复苏出现差异,这有可能加剧先前存在的社会鸿沟和地缘政治紧张。紧张局势和疫情延伸出的经济压力将使我们在应对不同全球挑战时难以保障行动的协调性和响应速度,尤其是在面对气候变化时。
疫苗接种和数字化加速使一些国家能够从疫情造成的经济危机中迅速恢复,但其他许多国家仍头疼该如何规避疫情带来的最严重后果。在撰写本报告时,世界仍有一半的人口还没有接种疫苗,40%的人口仍无法接入网络,全世界只有35%的学生所在国家学校正常开学了。
在去年的《全球风险感知调查》(GRPS)中,约有37%的受访者认为从中期来看,世界的发展轨迹将出现脱节,疫情危机中相对的“赢家”和“输家”差距将越来越大。在进行调查时,只有11%的人认为未来三年全球复苏有望加速。
经济、地缘政治、公共卫生和社会方面的裂痕在后疫情时期将会扩大,有可能导致各国在面对人类和地球的紧要挑战时出现分歧和迟疑。这些挑战包括加速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携手应对严重数字漏洞问题,管理人口流动和移民以及保护太空这个未来全球公域。
能否在国内和国际上针对这些挑战实施有效行动取决于社会内部信任能否得到恢复,国家和全球领导人能否积极采取行动,以及能否找到新的合作机会。
有高达84%的调查受访者表示对世界的前景感到担忧或关切;缺乏乐观情绪有可能导致希望破灭和社会动荡的恶性循环。
全球环境动荡
疫情仍在持续
世界仍在努力应对新冠疫情对公共卫生的影响。相当大比例的新冠感染者都出现了长期症状:约10%的人在感染后12周内身体一直都很虚弱。疫苗接种虽然在稳步推进,但接种情况并不均衡。在撰写本报告时,已有50个国家为本国70%以上的人口接种了疫苗,其中部分国家现在已经开始接种加强针,然而占世界人口20%的52个最贫穷国家疫苗接种率仍然只有6%。一方面,未来有可能出现更具传染性的病毒变种,特别是新出现的奥密克戎变种,另一方面接种疫苗的人群免疫力将逐渐下降,而未接种疫苗的人的比例仍然很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2021年底新确诊病例的数量会再次增加。因此在《全球风险感知调查》中,“传染性疾病”仍被视为全球紧要短期威胁也就可以理解了。
新冠疫情也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广泛的次生影响,部分原因是因为其他疾病的紧急性都被置于新冠之后。疫情导致全球新增了5300万重度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恶化”是调查受访者认为疫情期间情况恶化最为严重的五大风险之一。全球为了优先处理新冠疫情而出现的治疗延误问题也在恶化,导致每年因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4100万人,死亡病例主要出现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由于滥用抗生素治疗新冠而导致的病毒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在2020年还造成了近200万人死亡,尤其是疟疾和结核病;而且这个数字还可能会继续增加。
新冠疫情及其次生的健康影响将继续给全球的医疗系统带来压力,加剧国际和本国内的医疗不平等问题,造成社会摩擦,重挫经济增长潜力。
经济复苏风险
为了抗击疫情,全球经济出现了衰退。虽然全球经济仍在复苏进程中,但复苏步伐正在逐渐放缓。经济增长将面临极大的风险,比如新冠病毒新变种出现,全球疫情可能卷土重来。上一版《全球风险感知调查》明确了中期紧要关切为“商品冲击”、“价格不稳定性”和“债务危机”。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显露了出来。在撰写本报告时,2020年底以来,商品价格已经上涨了近30%;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中国能源出现短缺,供应链受阻问题仍在持续,化石燃料储备投资减少又带来了转型挑战;在此背景下,商品价格可能会继续波动。
由于疫情导致供应链出现中断,再加上消费者需求恢复,商品价格出现上涨,因此许多国家的通货膨胀也出现了加速的情况。这将打击对复苏至关重要的消费者积极性,同时增加中央银行利率上涨的风险。无论在发达经济体还是在发展中经济体,物价和债务攀升将对低收入家庭造成尤为严重的冲击,而消费欲望的减弱也将影响到那些仍在努力避免破产的中小型企业。
此外,主权债务也因疫情而激增。2020年,全球政府债务增加了13个百分点,达到GDP的97%。发展中国家本就紧张的公共财政将因债务去杠杆化和美元升值而面临更大的风险:美元指数自2021年初以来已上升了7%。调查受访者认为“债务危机”是世界短期和中期内的一个紧要威胁,也可能是未来十年内最为严重风险之一。债务积压将加大各国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的难度,使各国更难在保证社会公正的前提下为向净零过渡提供经济支持。
经济差异
社会凝聚力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