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1日,高盛首席信息官Marco Argenti表示,公司的开发人员正尝试使用AI技术来自动生成代码,在某些情况下,开发人员已经能够使用生成式AI自动编写多达40%的代码。不过他认为,目前AI不应被视为软件开发人员的替代品,而更应该是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的伙伴。
Argenti表示,AI技术是他在科技行业40年所见过的最大的颠覆之一,可以与互联网、应用程序和云计算相媲美。但Argenti拒绝透露该公司一直在使用的AI是哪种产品,也没有具体说明这项技术将用于哪个部门。Argenti称,目前只是处于概念验证阶段,尚未准备好全面投入使用。
在ChatGPT爆火之初,出于对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担忧,包括高盛、美银、花旗、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在内的多家华尔街大行,都对类似的人工智能发布了禁令。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革命性的技术越来越让人无法忽视,华尔街开始慢慢对其敞开了大门。除高盛外,摩根士丹利在一周前便已接入GPT-4,并运用AI技术来优化财富管理咨询流程。
高盛也“真香”了:正尝试用AI协助开发人员编写代码。点击视频,一看究竟!
美东时间6月9日,美国苹果公司2025年全球开发者大会开幕,苹果CEO库克团队以一场“液态玻璃”美学风暴拉开序幕,不过,软件升级缺乏突破令一些投资者感到失望。事实上,用户和投资者对Siri的更新寄予了期待,但大会开场仅6分钟,苹果市值就突然缩水750亿美元。为什么一众投资者对苹果发布会集体大失所望?苹果“液态玻璃”新界面究竟是生态突围的起点,还是增长乏力的遮羞布?《财经夜行线》邀请到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来解码苹果的困局与破局之道。
当资本市场还在为汽车股暴跌与比亚迪“以价换市”策略震荡时,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暗战已进入深水区。对此 高盛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价格战远未终结”—— 产能扩张峰值已过、燃油车退潮加速,但50余家车企混战的格局仍需“淘汰赛”淬炼 。
自机器人春晚亮相,到科技股带领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再到之后的机器人马拉松,这一新兴领域在 2025 年持续占据资本的焦点。然而,当市场的乐观预期推高相关企业估值时,行业也开始了对应用场景落地的担忧。那么企业竞争力该以技术突破还是场景适配度衡量?资本狂欢退潮后,行业又将如何回归理性增长?《财经夜行线》邀请高盛中国工业科技分析师杜茜,解读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阶段与竞争优势。
5月16日至18日,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届展会以“‘育’见 AI,智启未来”为主题,展示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以人工智能为引领,高质量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最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