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近几年在投资界悄然走红,不同于汽车行业的狂热,医疗行业是慢热。资本在医疗行业慢慢聚集,随后吸引海内外专业人士前赴后继加入医疗行业的创业队伍。在一批批创业者的努力下,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未来,中国将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人群体数量的增多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资源需求。为了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无数医疗行业从业者正在与时间赛跑,日以继夜的奋斗在一线。今年,信念医药董事长肖啸已经年过花甲,这是他第三次创业。之前他所创立的两家公司先后被辉瑞、拜耳以数十亿美元的价格收购。2016年,肖啸辞去北卡罗来纳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的职务,还放弃了在美国三十多年的积累,全力投入到中国基因治疗创新药领域。
“做药,没有捷径可走。”基金疗法的潜力如何?目前能治疗哪些疾病?全球各国基金治疗的水平有哪些差异?
8月16日,在陆家嘴金融沙龙中,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力表示,目前中国制造的创新药已占全球38%,去年有39个创新药上市,今年上半年已经有30个上市了。中国还能做全球首创新药,比如华领医药的华堂宁就是用先进的科学概念,运用先进的技术,做出具有新疗效,可以把糖尿病逆转,实现糖尿病并发症预防的这种创新药产品,并且在中国成功上市,也进入了医保。
创新药涨势不停,现在进场还来得及吗?主线逻辑走到哪一步了?药企海外BD价值、风险评估难题怎么解决?
爆款、上市、融资、出海,这是今年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四大关键词。这些动作绝非一朝一夕的博弈,而是历经过去数年的资本“寒潮”、行业波动和周期冷暖后,自我倒逼、奋力突围、穿越周期的结果。把镜头拉回上海。去年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9800亿元。今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万亿大关。行业迎来拐点,企业何尝不是。“上海药圈新拐点”系列报道,将独家专访三家扎根上海的上市药企掌舵人,共同讲述当全球创新药行业进入“中国时间”,作为上海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侧影,他们如何腾挪和突破,迎接属于自己的新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