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调研发现,产业和资本入乡的可持续性有待挖掘。目前,通过市场逻辑、公益帮扶逻辑、行政逻辑等振兴乡村方法的同时,如何有效地调动资本和产业的积极性、实现有效地可持续性是乡村振兴亟待正视的课题。
对此,邓国胜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中表示,鉴于市场逻辑和公益逻辑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可能还需要有一种混合逻辑,它兼顾了市场和公益双重的优势”,就是要推动“社会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社会企业”本质是利益分工过程中,让农民增加收入,让农民富起来。
邓国胜指出,社会企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机制,能够让产业、资本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借助“社会企业”的机制,最大限度地保证老乡的利益。在此过程中,企业家精神对释放农民积极性的重要性应得到充分体现;首要的就是要真正形成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具有振兴乡村情怀的企业家。
编 导: 王双阳
制片人:赵新艳
策 划:吴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