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的研发团队近日发布了一篇论文,首次公布其多模态大模型MM1,展示了该公司在AI方面的最新进展。研发团队称,MM1包含多达300亿个参数,由密集模型和专家混合变体组成,是一个多模态模型系列,拥有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推理能力。
苹果称MM1不仅在预训练指标中实现最优效果,在一系列已有多模态基准上监督微调后,也能保持有竞争力的性能,如上传一张照片,MM1可以给出具体的数量、识别图片的数值、动物种类;上传“草地上动物吃草”图像,MM1便能估计气温在“15-20摄氏度”。
在这场自去年开始的AI竞赛中,苹果迟迟没有大动作,常常被认为是竞赛中的落后者,今年股价跌幅超过10%。为了摆脱窘境,苹果放弃造车项目,全面转向生成式AI领域。
目前,MM1的整体性能可能还不是绝对的领导者,但它仍是苹果在AI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此外,苹果还收购了AI初创公司DarwinAI,数十名员工已加入苹果AI部门。
苹果AI大动作不断!最新300亿大模型公布 还收购了AI初创公司。点击视频,一看究竟!
美东时间6月9日,美国苹果公司2025年全球开发者大会开幕,苹果CEO库克团队以一场“液态玻璃”美学风暴拉开序幕,不过,软件升级缺乏突破令一些投资者感到失望。事实上,用户和投资者对Siri的更新寄予了期待,但大会开场仅6分钟,苹果市值就突然缩水750亿美元。为什么一众投资者对苹果发布会集体大失所望?苹果“液态玻璃”新界面究竟是生态突围的起点,还是增长乏力的遮羞布?《财经夜行线》邀请到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来解码苹果的困局与破局之道。
5月16日至18日,第二十二届上海教育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本届展会以“‘育’见 AI,智启未来”为主题,展示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以人工智能为引领,高质量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最新实践。
在全球技术演进的转折点上,人工智能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而在推动新一轮人工智能产业的变革中,上海并不满足于单点技术上的突破,而是选择打造独具活力的AI生态,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上海模塑空间多家AI创企,来看看“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的模速空间,究竟蕴含什么样的“模”力。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