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副行长俞敏华在“科创•行长说”系列采访中表示:金融高效助推科创的关键难点在于解决两个平衡问题:一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二是激励与约束的平衡。他认为,科创企业具有轻资本、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两轻两高”的特点,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有两大特点:一是股债复合的融资需求,二是全生命周期金融需求。他指出,科技金融服务应该凸显组织体系要“专”、产品体系要“精”、评价体系要“特”、生态服务要“新”,金融服务要像科技发展一样不断创新和迭代,才能达到有效支持科创发展的效果。他认为,上海金融科创发展的优势在于产业体系健全、人才资源充分、金融要素集聚和创新基因强大。
俞敏华
上海银行副行长
(以下为采访视频内容)
中国科创企业对金融服务需求上有些什么特点?金融助推科创要解决的关键难点是什么?
科创企业具有轻资本、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的“两轻两高”的特点。对金融服务上的需求,还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股债复合的融资需求。企业既需要股权的资本支持,也需要低成本的银行债权的融资。二是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希望银行能提供首贷、信用、中长期的融资方案。
对于金融助推科创的关键难点,在于要解决两个平衡性的问题:一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二是激励与约束的平衡。金融机构内部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差异化的考核方案,提高不良容忍度,落实尽职免责的机制。
对银行来说,科技金融更应突出“专”、“精”、“特”、“新”,才能提升服务质效、达到有效支持的效果。具体来说:一是组织体系要“专”,打造梯度式的专营架构体系,为科技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二是产品体系要“精”,要以“股贷债保”联动的特色产品,精准地服务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评价体系要“特”,要运用债权融资股性化的思维,重塑对企业的评价逻辑。四是生态服务要“新”,搭建新的生态服务模式,实现“融资+融智”、“产业+科技”的赋能式服务。
金融机构服务科创,如何平衡好发展和金融安全?
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要做到四个体现:体现国家战略导向,服务上海市重大项目建设。二是体现专业性,组建专业的组织架构和服务团队,制定专业的行业研究和评价逻辑,依托专业的数据支撑和模型系统。三是体现创新性,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创型企业创设了不同的产品,我们还创设了选择权贷款、投联贷等产品,以企业自身的估值溢价收益来抵补部分的信用风险。四是体现协同性,依托“政会银企”四方合作的机制,打造围绕科技型企业的产业协同的生态圈。一是“政园银担”协同,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担保基金深入合作,为当地的企业贴身服务、就近服务。二是投资机构的协同,对同一企业,从债权的视角和股权的视角,共同尽调、共同评价、共同融资。
支持科创发展,上海金融机构承担什么样的使命?
我们的使命就是,做好“五篇大文章”,积极参与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助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身处上海,上海产业体系健全、上海人才资源充分、上海金融要素集聚、上海创新基因强大。对金融机构来说,我们的挑战就是金融服务要像科技发展一样不断地创新和迭代,所以上海银行力求专业、专业再专业,创新、创新再创新。
(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工商联发挥“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作用,为民营企业增信,为银行降低获客成本,推动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携手第一财经推出“科创•行长说”系列,聚焦科创,从银行角度,畅谈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以上为发言内容节选,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近期播出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专题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