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23年国内发布12款人形机器人中4款出自浦东 浦东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超200亿元 占全国的1/4丨一手

第一财经2024-06-20 14:33:05

责编:王晓蕾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吴金城表示,去年浦东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超200亿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2023年国内发布12款人形机器人中4款出自浦东 浦东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超200亿元 占全国的1/4丨一手
6月20日,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筹备进展情况。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吴金城表示,去年浦东机器人产业规模已超200亿元。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今年5月,在工信部和上海市经信委的共同指导下,全国首个国际共建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落户浦东,为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举报
相关视频
02'12''

金融、科创、绿色等多领域“志同道合” 浦东与阿联酋深化金融投资合作

10月20日,浦东-阿联酋金融与投资合作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来自阿联酋的政府与企业代表团与浦东的金融机构、投资平台进行了深度交流。第一财经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上海浦东与阿联酋,这两个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在产业发展愿景上高度相似,正在寻找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从金融服务到科技创新,不同领域的参与者们,期待双方的产业对接能够更进一步。

54 10-20 20:03
04'00''

硬科技企业难被传统金融机构“信任” 浦东金融如何破题?|金融赋能看浦东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如何落笔。 作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与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上海浦东如何作答这五道时代考题?为此,第一财经推出《金融赋能看浦东》系列报道,深入探寻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浦东样本”。 系列报道开篇,我们将聚焦“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当一家芯片企业面临十亿级的“风险备货”压力,而另一家细分赛道的初创企业,被某银行经理质疑技术专利的变现能力时,传统的金融逻辑显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面对这一困局,浦东的金融体系是如何破题的?本期报道,我们将深入对话科技企业、银行与投资机构,解码一套“投贷联动”的新范式,如何让金融机构从看“财报”转向看“赛道”,并最终构建起一个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生态。

8 123 10-17 10:25
00'52''

浦东单个创新药研发费用仅为2-3亿美元 显著低于发达国家

71 10-14 20:44
02'26''

从临床到市场:上海生物医药创新链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上海浦东在生物医药领域持续涌现了一批“全球首创”、“中国首发”的创新成果。但一款新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这条路并非坦途,而是依赖强大的生物医药创新链条支撑。作为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14日,2025张江药谷产业生态全球推介会在浦东举行,如何打通从源头创新到市场准入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与会专家和企业家的核心议题。上海浦东凭借着平台建设和政策支持,加速将临床需求转化为创新成果。

81 10-14 21:12
01'28''

实探2025工博会:人形机器人成“流量密码” 海外观众:想把中国机器人带回国︱一探

在本届工博会的机器人展馆,来自全球的前沿机器人产品同台竞技,吸引了大量参展观众的目光。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一些国内厂商最新推出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更是成为了现场的焦点,展位上的动态展示环节,也引来了许多海外观众围观。有来自欧洲的观众告诉记者,此次来参加工博会,就是为了了解中国的机器人产品,并希望在现场找到合作机会,引进一些产品和技术回国。

42 09-25 16:3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