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海数据交易所举行发布会,全国首个数据资产交易市场开始试运行,通过构建数据资产交易制度体系,打造登记、估值、交易、披露、处置五项核心功能,破解数据资产交易市场制度不完备、估值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当前,已有20多家金融机构与上海数据交易所合作,依托DCB数据资产桥等基础设施,促进金融市场服务与企业数据资产对接。经过前期探索,已落地多个企业数据资产贷款实践案例,授信金额突破1亿元人民币。
数据资产化是数据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如何让数据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财富?数新风《数据中国》对话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朱民。朱民表示:数据资产化是推动数据作为一个劳动生产力投入的重要部分,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部分,是未来财富分配的重要部分。中国的数据资产化,是一个范式变革,是一个发展的长潮大浪,我们现在还刚开始。
第一财经:数新风《数据中国》,咱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朱民先生。请您来先谈谈有关于数据资产化方面的话题,数据资产化,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为什么要资产化,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
朱民:因为这个人工智能的原因,我们整个的进入了一个智能社会,智能社会有三个最基本的支撑点,就是算力、算法和数据,而数据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以及未来,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数据为起点的。
怎么样把它资产化,让它产生价值?最终它会成为一种财富,再分配回原来的数据的提供者,比如说您和我,所以这个是特别重要的。所以数据资产化是推动数据作为一个劳动生产力投入的重要部分,是我们今天讲的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部分,是未来财富分配的重要部分,所以这个是和我们所有的老百姓都是密切相关的。
第一财经:您刚才提到的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发展的方向,那我们就在想我们中国去往这个方向发展的时候,您认为会经历哪些历程?
朱民:中国在数据的这个发展战略上,还是走在前面的。在这个情况下中央非常迅速地决策,制定了一个重要的文件叫“数据二十条”,就是解决了数据使用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譬如说所有权的问题。财政部在去年八月份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文件,允许数据入表,就数据可以进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就正式确认数据是资产。就这两个文件做基础,数据的应用就一下子就火爆起来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比较多的,第一个就是这个数据的金融产品,数据现在可以做信用加强,可以做抵押贷款,可以做质押发债。
那么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公共数据的使用和开发,因为公共数据还是很大的一块数据。今天(6月28日)上午在这里(上海数交所)挂牌,它通过上海数据交易所这样一个平台,有规则、透明、公平来挂牌交易,这个就很好。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就是中国的数据化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它在金融的过程,公共数据资产的打开、使用,以及逐渐地建立数据平台,使得数据产品更丰富的来满足企业和机关需求,我觉得这个路是很宽的。我们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所以我一直说这个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它是一个范式变革,它是一个发展的长潮大浪我们现在还刚开始。
第一财经:那么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间,会不会有一些比如说面临的困难,遇到的挑战等等,这方面有什么样的思考?
朱民:对,挑战还是挺多的。第一个是要明确定义所有权,使用的唯一性,你不然大家都用了,是吧。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把它定义成,持有权、生产权和交易权,但是还要进一步落地。我觉得法律的框架还是很重要,怎么使用?谁能使用?这个法律定义。
隐私保护很重要,就是隐私保护,就是个人的隐私,这是一个概念;企业的商业机密,这是一个概念;国家的安全,这是一个概念。保护隐私是第二个,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第三就是估值。就这个数据应该怎么给它估值,能够给它一个公平的估价,这个很难。因为一个物质产品,第一个大家能看得到,而且市场有比较,数据也看不到,摸不着。
第四个就是要有整个的生态。就是你要有交易平台,你要有监管,你要有透明度等等,所以要有基础设施。那么这几个都是当前我觉得基础上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挑战。
第一财经:数据资产化,资产化以后其实要进入一个商业流通,那么它一定要有一个变现的模式,它这个变现模式是怎么去形成的,数据怎么去把它资产化?
朱民:对 它的变现模式现在有几种。第一种就是它金融化,它可以质押贷款,
它其实是个变现。第二如果譬如说一个药厂,它用这个数据来生产研发新的药,它有很多收益,所以它会为这个数据支付价格。
所以数据只要有最终的买家需要把它做一个投入,它就会支付价格,它就在变现。
所以各种不同的渠道数据在变现,然后数据采集者把收入,最后要回报给数据的最原始的提供者,包括居民。所以这些变现的过程和利益分配的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财经:这个数据你抵押贷款的时候是有很高价值,但是如果它过了保鲜期或者是保质期,我们简单这么去理解,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数据价值会不会下降?如果碰到这种情况,那这样的抵押贷款是不是对金融机构来讲,风险就相对比较大?
朱民:是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因为资产在抵押的过程中,它不断的变动的,所以就需要有平台。所以像交易平台,其实承担着跟踪数据包,观察数据的价值变化和市场价值,以及及时的调整它的价值,反馈给数据的提供者和数据的使用者,这个也是数据交易平台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因为只有它能够通过不同的数据的比较,不同的市场的比较,能够得出数据的估值的变化,以及给它的风险定价。
第一财经:我们数据现在商业化、资产化之后,我们肯定要发挥它的作用,怎么去把它变成我们的竞争力、生产力?
朱民:在人工智能环境里,数据直接通过人工智能就变成知识和产品,直接就最终产品,然后又返回一个闭环,不断的迭代。所以在这个迭代的过程中,就是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它的知识产生的过程短了,迭代更新的过程快了。
所以现在中国的制造业为什么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迭代。我们在不断的迭代,所以别人超不上,就它没中国那么快的迭代,就中国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化太快了。所以这个是数据产生劳动生产力,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
今年全国两会,AI依旧是热议话题,对此,第一财经策划推出《未来产业大调研:探求AI驱动下的颠覆性力量》系列报道。作为未来产业的前沿领域,当前,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从概念验证到应用落地的技术拐点。第一财经记者深入调研深圳人形机器人企业,从AI视觉,到高精度机械臂以及具身智能核心大脑的协同配合,再到人形机器人已在特定工业场景实现初步量产应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大模型正成为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加速器。
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