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王晖:弘晖基金CEO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予以高度支持。而同日在上海召开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壮大耐心资本”成为高频词汇。那么,发展新质生产力对耐心资本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什么样的环境能够成就资本的耐心?单一的退出渠道是否会制约耐心资本成长?就以上问题,第一财经专访了弘晖基金CEO王晖。
王晖提出,耐心资本与推动新质生产力和服务实体产业升级的需求高度契合。这种资本模式区别于追求短期利益的套利资金,代表了一种着眼于长远、专业的投资策略。王晖特别强调,在经济逆周期中,国家队资金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而市场化和社会化资金则充当补充力量。
在投资理念上,他主张产业价值的增长将自然带动社会和学术价值的提升,专业风险投资者应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致力于最大化产业价值。王晖还呼吁为耐心资本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更为稳定和可预测的法治环境,以促进其在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逐利的资本为何要有“耐心”
第一财经:为何在当前阶段提出“耐心资本”这一概念?
王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成为关键,这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在此背景下,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耐心资本的提出恰逢其时,它满足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服务实体产业进一步升级的需求。
第一财经:科技创新为何需要耐心资本?它与长期资本有何区别?
王晖:科技创新企业从研发到产品市场化,可能需要6-8年甚至10年的时间。这一过程自然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耐心资本不是短期套利资金,而是长期风险配置,实际上风险投资的本质就是耐心资本,它通过长期孕育,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最终释放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耐心资本不仅仅是长期资本,它还包括专业主义等其他要素。耐心资本要求投资者具有专业能力,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一个优质的耐心资本的长期回报目标应在15%以上。
第一财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阶段,对耐心资本有何特殊要求?
王晖:风险投资的主要参与者包括LP(投资人)、GP(管理人)和监管机构。LP应有长期投资视角,可能更适和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来参与投资。同时,他们需要有容错的心态,接受科技投资的失败率。对于GP而言,专业性是关键,需要对行业和科技发展有深刻理解。此外,GP的历史业绩应能证明其判断能力、竞争力和投资回报能力。监管机构则需确保合规性和规范性。
壮大耐心资本 资金从哪来
第一财经:在耐心资本中,国家队资金和社会化资本各自的使命和匹配场景是什么?
王晖:在我国框架下,大型机构资金,如国有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应在逆周期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只有它们能承担起长期资金的角色,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资金只能作为补充。
第一财经:过去20年,美元基金在中国风险投资的上半场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美元基金还能起什么作用?
王晖:美元基金代表全球发达国家愿意进行风险投资的资金,这类资金的超强属性就是在全市场寻找β机会(来源于市场相关的平均收益)。比如过去20年,中国在互联网、消费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潜能或者巨大的β,这些钱都涌到中国投资,不仅自己取得骄人的业绩,还支撑和孕育了很多著名的大公司。
随着中国进入以科技和制造为主的发展阶段,近一两年是这个阶段的起点,市场显示出不确定性,美元基金可能会暂时观望,等待趋势更明确后再进行配置。因此,这也是我为什么希望国家队资金,如保险、养老基金等能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支持科技进步和转型。
投在人迹罕见处 退在人声鼎沸时
第一财经:如何理解资本和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王晖:大多数人对未来的确定性感知依赖于直觉或传言,而非深入研究分析,真正的投资应基于严谨的逻辑和方法论。例如,当一个细分行业变得热门,许多人会盲目跟风投资,这是全球投资领域的普遍现象。然而,像芒格和巴菲特这样的投资者,他们通过长期深入研究和冷静客观的观察,实现了投资组合的长期收益。所以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个人感知,与投资结果无必然联系。
有时,高不确定性可能正是投资良机,因为竞争者少,许多同行可能已经选择观望。这时,最优秀的创业者会看到伟大的机会并决定创业,他们在接受风险投资的严格审视和挑战后,会更加珍惜获得的资金,并全力以赴推动自己的事业。这样,最优秀和最伟大的企业便在孕育之中。我们常说“投在人迹罕见处,退在人声鼎沸时”,这意味着真正的耐心资本需要懂得逆周期投资的价值。
第一财经:在投资理念上,耐心资本对投资人的要求是否需要从“最大化退出价值、最大化流动性”,转变为“最大化产业价值、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最大化国有资金安全性”?
王晖:产业价值、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是相互关联的,产业价值的提升自然会带动社会和学术价值。专业风险投资者应在法律法规框架下最大化产业价值,其他价值是衍生品。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来微调其他辅助要素,比如通过分红政策或研发税收优惠来引导企业行为。
退出渠道单一是否会成为壮大耐心资本的制约因素
第一财经:许多市场人士认为,我们的退出渠道相对单一,这是否限制了耐心资本的壮大?
王晖:首先,退出渠道的单一性是全球现象,海外市场同样存在许多项目难以退出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过去20年的低利率有关。由于资金成本低廉,大量资金被投入到了不应该投资的项目中。
其次,我国正在发展其他退出机制,如S基金的增多,它们专注于二手份额交易。但这些基金在选择接手二手份额时也会进行严格的分析,只有当他们认为项目有潜力时才会进行投资。归根结底,投资项目的质量是关键。如果项目质量不高,即使退出渠道再多,也难以吸引买家。
怎样的外部环境助力资本的“耐心”
第一财经:作为社会化资本,您如何敢于进行长期投资?
王晖: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我们中国已经学会了很多,包括工业化、机构化建设,并培养了大量人才。现在需要的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在规范的环境下有明确的方向,并且在长期资本上给予支持,让人才发挥效益,培育出全球有竞争力的企业。
我们希望的是事情要具有可预见性,更依赖法治而非政策和指导,更看重流程的明确性。我们希望资本市场法治更清晰,流程更明确,这样我们就能有的放矢,有迹可循。
因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面对着巨大的风险,包括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风险、创业者成长为企业家的风险,以及资本市场波动的风险。让环境更稳定,确定性更高,有助于我们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
安静地等待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第一财经:作为医药医疗投资人,您是如何践行耐心资本投资的?
王晖:医药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只有真正为患者和社会带来正向效果的项目或公司才能赚钱。我们从专业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数据,评估产品是否能真正满足患者需求,评估其社会价值并进行定价。
我们的投资资金期限是10+2的(10年存续期+2年展期),我们的团队以非常专业的态度分析和考察问题,在估值评价和条款谈判时也非常务实和谨慎,再加上我们长期的勤奋,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我们的耐心。
我清楚自己投资的是什么,知道自己是在合适的价格和条件下买入的股份,并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它将创造价值。我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公司或产品的成熟,或是等待资本市场的下一个春天。
我们的投资人也展现出这种耐心,他们安静地等待结果,观察我们的流程、工作方法和态度。这种工作方式和团队理念让我们能够平静地专注于长期价值,就像俗话所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本期节目
编导 沈旭
制片人 张言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着我们的经济与社会,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站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发展将迎来哪些新机遇,又将面临哪些新挑战?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共同富裕?专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
"随着房地产从投资向消费转型,将带来商业银行业态的深刻变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第一财经专访中指出,未来,直接融资占比会增加一些,间接融资比重可能会降低。同时,面对消费驱动的新增长模式,金融服务创新迫在眉睫。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到支持“科技、产业、资本”的良性循环,银行需扮演更积极角色。特别是面对硬科技投资的新挑战,银行需突破传统框架,探索长期资金与耐心资本的新路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第一财经专访中指出,房地产不仅是投资更是消费,与美国相比,我们的住房消费潜力巨大,因此,未来中国房地产在经济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他认为,新模式下的租赁市场与运营商模式正悄然改变房地产版图,引领中国经济迈向新均衡。
近年来,绿色金融在中国发展十分迅速,绿色信贷余额和绿色债券发行量已居全球前列。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增量从何而来?ESG投资如何实现更高回报从而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碳市场的金融属性如何进一步发挥?在绿色金融的全球合作中,中国将扮演何种角色?就以上问题,第一财经专访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
展望下半年,经济运行将呈现何种趋势?财税政策将如何发力、发力重点有何变化?如何理解美联储降息对中国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变革?其对地方政府税收及商业银行业态的影响,有何应对之法?第一财经专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