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过去几十年里,国内发展翻天覆地,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一项上便令人瞠目,还被冠以“基建狂魔”的称号。从前,西方国家是先进基建设施的代表,而我国仅用十余年便成功追赶甚至超越,并仍不断挑战速度、跨度、高度、难度。
不过,据美国权威机构统计,参照基建投资占国内GDP比例、基建占国土面积比例等数据,在全球基建排名中,新加坡位居第一,荷兰排名第二,中国位列第三;日本、韩国分别是第五、第六位,美国排名第十三。
虽然排名不是最高,但在全球领域,中国基建实力毋庸置疑。2023年,全球基建行业收入达到近2万亿美元,中国基建企业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我国基建企业不仅在国内持续推动铁路、桥梁、港口、5G通信基站、特高压等多领域发展,还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广泛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
“基建狂魔”实至名归:2万亿美元基建市场,中国占超50%份额。点击视频,一看究竟!
全球基础设施融资需求持续攀升,而资金缺口却日益扩大,破解这一难题亟需金融创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资深投资官Torsten Albrecht在第一财经的专访中,强调创新金融工具的重要性。基建贷款抵押证券(ILBS)通过将银行基础设施贷款转化为标准化投资证券,成功打通私人资本参与绿色能源、数据中心等项目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