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意见领袖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周放生:破浪前行 探寻中国民营企业穿越周期发展新潜能|意见领袖

第一财经2024-10-09 18:27:12

责编:庄子喆

民营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潜力和整体活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过坎爬坡阶段,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利润空间被挤压,部分行业面临风险加剧等挑战。变局之下,民营企业如何穿越经济周期,生存下去?不出海就会出局吗?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寻找新的增长点?《意见领袖》专访周放生
举报

民营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它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潜力和整体活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过坎爬坡阶段,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有效需求不足、利润空间被挤压,部分行业风险加剧等挑战。变局之下,民营企业如何穿越经济周期,生存下去?又该如何调整自身发展策略,寻找新的增长点?

第一财经:据您观察,当前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有哪些?

周放生: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各行各业产能过剩,比如说钢铁行业,中国钢铁行业产能12亿吨,现在需求不到6亿吨,利润就会下降,利润下降到一定程度,就没人投资了。再加上我们产品的同质化,中低档为主,只能靠相互杀价保生存,出口又遇到困难,比如说反倾销、加关税,这种情况下,这个行业的状态大家可想而知。

第一财经:我们看到当前有效需求不足,民间的投资、居民的消费意愿不强。您认为形成这样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周放生:非常复杂,需求不足,过去我们认为是靠三驾马车拉动,实际上这个办法已经不灵了,消费拉动最重要的是消费者,他们有需求,他们是源头,他们有钱去买,然后这链条就往上走,其他产业就带起来了。最终端的消费起不来,这个链条就带不起来,光靠基建、光靠投资,那是不行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让消费者有消费能力,而且还要建立他们的消费信心。

我们长期的问题是见物不见人,我们看见的都是物质的东西,厂房、设备、土地、钢铁、水泥,把这个东西砸进去了,好像需求就拉动了,它不是那样的概念,关键是人。

第一财经: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一些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据您的观察和调研,它主要分布在哪些行业?

周放生:传统的行业几乎都产能过剩,新兴行业本应该好一些,但是光伏、风电、还有新能源汽车……短短十几年就变成产能过剩了,连行业老大都亏损。我们现在政府补贴,很多企业是你补贴,我就干。这本身不是市场概念。各个地方城市为了拉动自己的GDP,就拼命建国家提倡的新兴产业,导致高度同质化,这不是市场经济,它应该是全国统一的一个市场。

第一财经:谈到产能过剩其实是有争议的话题,有一种说法是不能只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中国的产能过剩,如果站在世界需求的角度中国的产能并不过剩。您怎么看?

周放生:这个算术不能这么算,当然世界上是有需求的,那你得走出去。我到越南去调研,人家说因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你们的订单我们是需要的,但是你们必须得出来,我才能给你订单。

我们现在国家也在鼓励走出去,但走出去有走出去的问题,走出去实际上风险巨大,也有很多走出去的企业是失败的,在走出去这个大方向上,其实是要非常谨慎地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我举个例子,德龙钢铁,是一家很大的民营企业,因为钢铁行业、水泥行业都属于周期性行业,他经历过40年的周期性发展,在2017年就判断,按当时那种扩张的状态,就会到今天。他们当时就决定在海外投资,走出去。先到马来西亚,再到泰国,都不太成功。后来他们遇到了一个机会,在印尼投资,在他们之前走出去的一个民营企业有一定的基础,有自己的发电能力。印尼的电力工业非常缺乏,如果没有电力,工业就无从谈起。如今德龙在印尼投产到现在七年,已经投产了700万吨,而且能反哺国内业务,并且他们在印尼生产的60%到70%的产品是出口欧美高端市场,没有遇到反倾销,也没有关税,因为他是印尼的企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挫折无数。那个岛叫苏拉威西岛,全是原始森林,虎豹豺狼出没,你能想象拿砍刀砍出一条路往里走,非常艰难。

这就是钢铁行业整体亏损情况下的亮点,但这个亮点不是今天开始做的,是一个企业家的长远眼光和预见性。

第一财经:在今天这个时代,出海成了各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主题,那么摆在民营企业家面前的课题是什么?

周放生:现在有一种说法叫:“不出海就出局。”首先认识到“不出海就出局”是一个好的开端,那就是说要放眼世界,看出去。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出海进入一个新的市场,投资是要安全的、有回报的,要有中长期的打算。你要做判断,哪里是你的目标投资地,要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论证。

有一张世界风险地图,这个地图每年都更新,一共有9种颜色,风险越严重的国家颜色越重,这是中国进出口担保公司他们编制的。你在出海之前,你首先要看这张地图,你要了解各个国家风险的状态,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风险越大回报越高。”这句话从逻辑上讲有它的道理,但是风险越高你就要评估这个风险你能不能承受,如果你不能承受,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第一财经:您怎么看中国企业出海时的国际竞争力?

周放生:我们国家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这种出海,也可以成为一种降维出海。现在中国制造业的水平、状态,走出去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尤其去一些后发国家,但是不等于你出去就能成功。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急功近利

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官方数据,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4年。即使是集团型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也只有7-8年,许多企业在成立之初便面临生存考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企业该如何穿越经济周期而不衰,韧性发展?

周放生:我们国家民营经济发展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到现在仅仅四十余年,这些民营企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都是为了解决生存,为了吃饱饭,所以哪儿有机会就冲向哪儿,哪儿能挣钱就冲向哪儿。背后是什么?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加上我们那时候的管理也不太懂。现在出现了一批不是这样的企业了

今天中国16万家百货业倒闭了11万家,一家叫信誉楼的百货公司,1984年创业到今天,40年了,43个家连锁店,4万职工,每年营业收入增长两位数,利润增长也是两位数。胖东来的商场,有人愿意从驻马店到许昌来买货,驻马店离许昌还有百八十公里。我说你们城市的商超里没有这货吗?他说有,但就是信任胖东来的品质是真的。郑州老百姓强烈要求他们去办店,他们不去,郑州市政府把地铁修到了许昌,40多公里。郑州没有店吗,郑州买不着吗,他是因为这份信任,我宁可花时间到许昌来买。这是为什么?它有它的道理,这些企业他的价值观是正确的。比如说他们提出了一个使命或者愿景叫我们不以挣钱为目的,哪个企业不是以挣钱为目的,他们竟然相反,而且员工的考核跟业绩不挂钩。他的目的是帮助顾客找到满足购买需求的解决方案,他不以挣钱为目的反而挣了钱,以挣钱为目的的企业反而没挣到钱。

第一财经:怎么做才能让民营企业穿越周期?

周放生:核心是企业家,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家的价值观。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共享制。

胖东来95%的利润是分给员工的,他是共享制。他认为这个企业之所以办得好,顾客有很强的黏性,不是我的功劳,是广大员工他们在第一线面对消费者,给消费者提供了很好的服务,消费者信任他们,形成良性循环,所以他觉得这个利润就应该是大家的。信誉楼是老板股份不到1%,99%是员工的,当然他是员工出钱购买的股份,这一点信誉楼跟胖东来的分钱机制不一样,但是本质是共享制。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