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举行2025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邵宇表示,中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爆款可能不是我们所看到的惯常的直升机,而是垂直起降飞行器。更重要的是新一代基础设施的架设。因为飞机飞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地空指挥管制以及安全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可能原来的民航只能提供一些参照,未来飞行器的数量可能是十万计的,而我们现在管理的飞行器大概只有7000多个。
面向未来出行的eVTOL飞行器,成为了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的关注焦点。第一财经记者在展会现场了解到,国内厂商的eVTOL产品,正在进入密集的适航取证阶段。与此同时,面向消费以及工业等场景的无人机产品,已经率先兑现市场潜力,有企业订单连续三年翻倍。从展馆内的热度可以看出,低空经济这片蓝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而“未来飞行图景”的绘就,也离不开政策创新、产业配套以及场景拓展等产业链各环节的齐头并进。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速从概念落地为现实图景,这条横跨制造、运营、服务的庞大产业链,构建与突破备受关注。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记者与行业人士深度对话,发现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民机产业跨界融合奠定了产业链基础,技术突破推动国产化率达95%,但也面临与传统模式差异、商业化闭环未形成等挑战。中国低空经济该如何挖掘需求场景?高国产化率下,供应链标准如何固化?大规模商业化又该跨越哪些门槛?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一套专为未来飞行训练而设计的三维仿真模拟器,吸引了大量观众打卡。据了解,该套模拟器创新性的将VR、XR等技术应用于低空飞行训练,为培养eVTOL试飞员、飞行员、维修人员,为低空产业上下游企业带来了低成本、高仿真、高安全、沉浸式的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