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车企密集推出“智驾平权”车型,宣称将智驾功能价格下探至20万元以下市场。第一财经记者调查发现,尽管部分消费者对智驾技术表现出兴趣,但也有消费者实际体验后指出实用性欠佳。在探访过程中,有销售人员透露,当前智驾系统实际存在价格分层,低价车型仅搭载基础视觉方案,20万元以上车型才配备城市高阶智驾功能。此外,不同级别车型在传感器配置等方面存在软硬件差异。专家表示,当前车企“技术普惠”口号背后一部分是营销噱头,在视觉数据积累、路测法规滞后等瓶颈背后,“智驾平权”目前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有限。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今年的上海车展现场,国内芯片企业展台热度空前,高关注度的背后,是一颗颗国产车芯在架构、设计上的持续创新,以及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落地应用。有芯片厂商给出了基于单颗芯片的跨域融合解决方案,有厂商正在探索车辆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深度融合。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汽车行业对于芯片需求的增加以及市场认可度的提高,国产车芯的市场份额一步步提升。而在全球汽车芯片供应链不稳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国产车芯不仅面临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